【心理健康】浸大推網上認知行為治療計畫 助社交焦慮患者克服恐懼

2021-01-18


社交焦慮是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但患者往往抗拒治療,令生活受到影響。浸會大學推出「自在社交」網上認知行為治療計畫,結合線上及線下服務,並採用虛擬實境技術,讓患者練習日常社交及面對陌生人,以克服恐懼及焦慮。研究團隊正招募六百名十八至七十歲患者免費參與,期望讓參加者的社交生活重回正軌。

社交焦慮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見,患者接觸陌生人或於公眾地方時,會表現不成比例的恐懼和焦慮,例如求職面試前連續數日失眠,或很抗拒面試,影響日常社交接觸。有機構於一五年統計,香港約有二十四萬個患者,但精神科醫生及臨床心理學家合共只有約一千個,未能應付龐大需求;患者也抗拒治療,只有約百分之九會尋求治療。

有見及此,社會工作系副教授潘佳雁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去年開展「自在社交」計畫,並於今年正式向公眾推出為期十三周、結合線上及線下輔導的治療服務。當中有九星期是線上服務,患者每周透過網頁或手機應用程式參加一節單元,例如觀看個案示範影片、做練習及自我評估,了解為何會出現焦慮,以及如何放鬆。

線下服務包括三次面談及兩次電話跟進,其中兩次面談採用「虛擬實境(VR)暴露治療」,讓患者體驗五個日常社交情境,包括「參加求職面試」、「做口頭報告」、「上司評估工作表現」、「提出反對意見」及「在公眾地方喝飲品」。這些情境模擬真實環境及使用真人影像,患者戴上VR裝置後可與人物互動,嘗試應付緊張及焦慮,治療師及輔導員亦會提供協助。

計畫專門為港人設計,影片及VR暴露治療都採用廣東話,題材也以本地文化為背景。潘佳雁指,線上治療彈性大,患者可按個人步伐進行,VR暴露治療成本較低,方便治療師掌握治療內容,成效不比實境治療遜色,「特別適合不想被社會標籤或無法負擔傳統面談輔導服務的人士。」

研究團隊目前正招募六百名十八至七十歲的患者免費參與,他們須先透過網上登記,經初步評估及面談,並確定有社交焦慮;團隊亦打算在將來為約百名本地心理健康專業人士提供培訓。

預計在二三年完成的「自在社交」計畫,獲研究資助局研究影響基金和浸大資助超過六百萬元,並得到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心理學系研究人員提供意見,及與本地社福機構利民會和明愛全樂軒合作。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德萃國際幼兒園・幼稚園 2025-26學年度入學申請現已開放
09-04
$6,100萬 資助女生考DSE 逾353間學校1.8萬考生申請 周凱旋基金會開始分批獲派錢
09-10
德萃小學 9至10月資訊日活動及2025-26小一入學報名
09-03
這款 咖啡 100%有毒! 醫生警吿:可致中風甚至死亡 有6症狀即求醫
08-02
蔡少芬11歲細女複製媽媽標緻五官 4歲仔遺傳爸爸好動基因
09-10

THEi收1.6萬入學申請 經JUPAS取錄入讀SSSDP課程人數升85% 校長:邁向升格成為「應用科學大學」
2024-09-10
中大︱中大政政系成為歷史由學系「降格」為課程  重組後併入「政務與政策科學學院」
2024-08-02
大學聯招 ︱至少3名DSE狀元 首選中大醫科 中大醫科報讀人數勝港大︱DSE放榜
2024-07-23
都大LiPACE | 7個SSSDP高級文憑課程 560個資助學額 醫療護理佔400席
2024-07-11
中大│中文大學各項獎學金將加碼 今年預料發放共3600萬元 較去年增87% 狀元讀醫可獲66萬
2024-07-08
教大︱教育大學設全球芬蘭教育研究 借鑑芬蘭反思港教育體制 助科學科進行評估
2024-06-04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