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家長日的意義︱黃文龍

2021-03-05


在眾多全校性的大型活動中,如以緊張指數作排行評分,非選家長日排榜首莫屬了。對大部分的學生或家長而言,家長日是派發成績表的大日子,但其實家長日是誰人發明的?背後又是否有其他意義?

傳統來說,每逢學校老師約見家長或監護人,家長都會覺得是關於投訴事件或負面個案。以往老師與家長的聯絡方法多數是靠學生手冊或電話對話,如非必要,都不會無故邀請家長到校進行面談的。但隨著教育改革及學校增強透明度,現在的學校每年都會安排兩至三次的家長日,甚至舉行家長會、升學講座等等,希望藉著正面而直接的交流,讓家長更深入了解子女在校的學習情況,又可給予家長多個渠道就煩惱或問題向老師傾訴,家校合作模式已越見緊密。

其中最為家長重視的家長日,其形式隨著時代進步亦越見多元化,例如加入家長專題講座、舉辦家長教師會會員大會、舉行書展或慈善籌款活動等,但核心仍然是面見班主任及收取成績表。但是,家長們除了希望知悉子女在每個學習階段的學業成績外,還有什麼事情可多加注意?

一般來說,家長日的主菜除了由班主任向家長講述子女的成績與課堂表現之外,低年級的班主任多數會分享學童在校的適應情況與學習態度,高年級的則會花較多時間聚焦討論學習階段銜接,與升中準備事宜。其實,家長難得一場來到學校,不妨多主動與班主任甚至科任老師溝通,時間不用太長,但必須拿捏重點。面見時盡量帶同子女一起,一來讓孩子知道父母對自己學習成績的重視;二來亦可讓子女正視自己的學習成效與不足,不好逃避現實;家長亦可向老師提出子女在家中時所出現的問題,並尋求解決辦法。

不過,一些「老掉大牙」的問題或閒話家常應該可免則免,例如:我的孩子人前人後兩個樣,應如何處理?我家孩子只玩手機怎麼辦?子女不愛主動溫習及看英文圖書,作為家長如何處理?老師對上述問題不是不想處理,而是愛莫能助。假如學童的其中一位家長也不愛看書,甚至經常也手機不離身,試問子女又如何能夠自控?即使老師影響力再大,也難以完全掌握學生在家的行為。

保持溝通絕對是最佳的家校攜手之道,因為子女在家及在校如果能按著類似的教學方法成長,才能更快適應良好的行為與習慣。在疫情之下,相信大部分家長都可能要改以視像或電話與班主任交流,但只要懂得善用這些家校面談的機遇,無論以何種形式會面,都能夠與老師一同分析及發掘提升子女學習成效的方法,這便是家長日的真正意義!

作者﹕黃文龍
小學副校長

星島日報受權轉載

熱門文章

「恭喜 發奮 」|梁紀昌
03-08
小學決定你的人生基礎 請好好珍惜時間|梁紀昌
03-06
兒子被診斷患 自閉症 極心痛 每日尋找各種療法令人疲累 不如學懂接受令自己釋懷
02-24
兒童情緒|如何減輕 搬家 時為孩子帶來的心理壓力
09-20
教育孩子|孩子打人後的正確處理|何基佑
06-29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媽媽自白︳我不介意被人嘲笑嚴格 不溺愛不縱容才是真正愛孩子的媽媽
2024-04-20
多 看書,改變你的人生|梁紀昌
2024-04-19
億萬富豪校友的 成功之道 |梁紀昌
2024-04-17
保良局推「 幼小校長與家長同行」系列講座 專家:孩子從小建立正面價值觀 助增強抗逆力
2024-04-15
當 青春期 撞上更年期,如何共舞荷爾蒙變奏曲?|尚瑞君
2024-04-15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