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醫生】泡泡醫生

2016-04-20


為了使小病人合作接受撿查,兒科醫生的確可以「去到好盡」。

兒科診所通常都會悉心佈置,營造「孩子友善」的氣氛。牆上貼了顏色鮮豔的壁畫,候診區擺着一件件玩具——玩具樂器、 座駕車、積木,儼如兒童樂園。

診症室內的玩具,因醫生的個人喜好而各自各精采。有人偏愛某卡通人物、有人以發聲的玩意為主,也有同事在房裏放着一頭半米高的暴龍,還有速龍、三角龍、鳥龍,令人彷如置身侏羅紀公園!

「吾係」倒愛簡約,除了「標準」的玩具車和布公仔外,就是一瓶二瓶的肥皂液。

一串串泡泡,從空中飄降而下,折射出七彩繽紛,不論是手抱的小丫還是蹦蹦跳跳的小伙子,每每看得入神。除了是逗小孩的玩意,泡泡也真有實質的作用。在胸肺聽診中,指令一個三四歲的小孩用力呼吸並不容易;若把這變成一個吹泡泡的遊戲,他們通常會樂於配合,使勁地一口接一口出,連珠「泡」發,好讓醫生更全面掌握氣管的狀況,同時把診症變成一個好玩有趣的經歴。

其實,觀察孩子對泡泡的反應,有助評估他們的認知和社交情緖發展。五、六個月的嬰兒,看見眼前移動的泡泡便懂得伸手去抓,到一歲左右會指著泡泡並用眼神向媽媽示意:「這很好玩!」,一歲半更開始自發與吹泡泡的人互動,以豐富的肢體語言表示想要更多泡泡,兩歲以後,小孩的語言能力更成熟,自不然更老實不客氣,高聲嚷著「More bubbles」了!若孩子對這玩意出現異常的反應,如無動於衷或過度驚恐,即可能代表某些情緒或認知發展上的問題,須進一步跟進。有時候,「吾係」更會特意着父母吹泡泡給孩子玩,從旁察看親子互動,對家庭關係又添多一分掌握。做「泡泡醫生」,「吾係」樂此不疲。

作者:馮偉正醫生

相關文章:【馮醫生】「過猶不及」的關注

熱門文章

幼兒食譜|三文魚薯餅 適合8個月以上BB
02-18
產後脫髮 的中醫治療|中醫鍾啟福
04-08
專家分享|幼兒突然愛黐爸爸唔跟媽媽 是孩子正常發展 媽媽勿介懷
03-01
這款 咖啡 100%有毒! 醫生警吿:可致中風甚至死亡 有6症狀即求醫
08-02
內地媽帶孩子住海南最貴酒店 港幣現金被房務員以假鈔掉包 遊澳門被遣返
05-02

pamajunior_cat

查看更多   ▸
BB健康|鼻塞定呼吸困難?初生嬰兒易呼吸不順 呼吸困難4大徵狀+嬰幼兒呼吸頻率計算法
2025-04-09
4個步驟濕敷 減 濕疹 皮膚紅腫發炎|慈慧幼苗
2025-04-08
7個月嬰兒誤舔 蜜糖 後精神萎靡致「肉毒中毒」 醫生:避給1歲以下幼兒食蜂蜜
2025-03-26
孩子經常嗌 肚痛 ? 醫生講解或涉10大原因
2025-03-21
媽媽自製「蒸鼻器」1個月大B多處燙傷 醫生建議3大方法改善鼻塞
2025-03-20
浙江6周嬰兒狂咳 送院檢查抽出「 牛奶血 」 醫生:需要長期服藥控制
2025-02-04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