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 | 流行性腮腺炎 面頰腫脹感染病毒

2021-04-21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種傳染病,通常是因為病毒感染令唾腺發炎,導致臉頰旁、耳朵前位置出現腫脹和疼痛,即俗稱「生痄腮」。今期家庭醫學專科醫生講解流行性腮腺炎的常見病因、傳染途徑、徵狀、治療及預防方法。

可經由飛沫傳染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感染後有機會影響唾腺和神經組織。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郭業東說:「流行性腮腺炎具有傳染性,並且很容易傳播,該疾病經由接觸患者唾液或口、鼻、喉嚨的分泌物而傳播,如果吸入這些飛沫,或接觸被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污染的物品,便可能受到感染。」

兩至十二歲小童、免疫力較弱人士、腮腺炎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如同住者或同事)、未有注射相關疫苗人士、到訪沒有相關疫苗接種計畫的國家的人士等,均是感染腮腺炎病毒的高風險群組。

一般流行性腮腺炎的潛伏期平均是十六至十八日,亦可早至十二日,以至最長可達至二十五日,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有機會在出現徵狀前一星期,直至有徵狀後九天內,將病毒傳染給他人。

典型唾腺發炎

郭醫生指出,患上流行性腮腺炎初期,患者會感到容易疲倦、缺乏食欲、發燒或頭痛,亦有可能會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等徵狀,部分人會出現典型的唾腺發炎,導致兩邊的臉頰腫脹和疼痛等徵狀。

郭醫生說:「然而,有百分之二十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可以完全沒有徵狀,三分之一患者感染後不會出現臉頰腫痛的徵狀,因此相對較難即時發現跟腮腺炎有關。」

由於流行性腮腺炎有機會引起併發症,包括失聰、腦膜炎、胰臟炎,以及睾丸或卵巢等生殖器官發炎,因此病人應盡早尋求醫生診斷。雖然臉頰腫痛是流行性腮腺炎的明顯症狀,但部分人或會與淋巴腫瘤混淆。郭醫生解釋,一般腮腺炎導致的唾腺腫脹,是在耳朵附近位置出現,按壓腫脹的位置時,患者會感到痛楚,而且質感不硬,若患者有疑問應向醫生查詢,經過醫生臨牀診斷後,或會安排電子掃描等相關檢查。

可以導致不育?

流行性腮腺炎其中最令人擔心的一點,是有機會影響生殖系統。郭醫生說:「腮腺炎病毒的特性,是傾向侵襲腺組織(Glandular Tissue),而部分生殖器官跟腮腺一樣,由腺組織構成,因此感染後亦有機會受影響。」

據統計,每二十位女性腮腺炎患者,便有一位會出現卵巢發炎,而男性腮腺炎患者則是每四位便有一位出現睾丸發炎,病人的卵巢或睾丸分別會出現腫脹問題。但一般而言,流行性腮腺炎引發的生殖器官發炎,通常沒有後遺症,也不會導致不育,只有少數嚴重病情的患者,感染後令睾丸縮小,影響精子質素。

以紓緩徵狀為主

腮腺炎病毒屬於過濾性病毒,一般情況下,病人可自行痊瘉,因此治療方面以紓緩徵狀為主。

「流行性腮腺炎一般約兩星期便會痊瘉,醫生通常會按病人情況,處方藥物幫助紓緩疼痛及腫脹不適等徵狀。如果擔心會出現繼發性細菌感染,或有需要同時處方抗生素。如果病人的下顎感到腫脹或疼痛,冷敷或熱敷皆可幫助紓緩,敷患處時應墊毛巾以保護皮膚。此外,病人應避免進食酸味食物或飲用酸性飲料,因為發炎的唾腺對酸味極為敏感,建議可吃碎冰或有味道的冰製食品,以及毋須咀嚼的軟質食物。確診流行性腮腺炎後,患者應留在家中休息,避免將病毒傳染給他人,同時患者應保持口腔清潔及進食流質食物,以減輕唾腺腫痛的不適。」郭醫生解釋。

接種疫苗及注意衞生

預防流行性腮腺炎方面,在「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畫」下,現時在2018年7月1日或後於香港出生的嬰兒,在一歲及十八個月大時,會在母嬰健康院為其接種共兩劑「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德國麻疹及水痘混合疫苗」(MMRV疫苗)。

至於在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出生的人士,由於只在一歲時接種過一劑MMRV疫苗,因此應在就讀小一期間接種多一劑MMRV疫苗。

至於其他人士亦建議應補打疫苗,有關人士可檢查抗體含量,並諮詢醫生意見,選擇合適的疫苗。郭醫生說:「由於流行性腮腺炎以飛沫為傳染途徑,所以預防方面與一般流行性傳染病一樣,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包括定時清潔雙手、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蓋口鼻,以及定期清潔和消毒常接觸的物件。」


^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郭業東醫生

註:以上純屬受訪者及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撰文:文樂軒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養生壺食譜|13種 黑豆水 配搭 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
04-18
小兒 近視 |郭志華中醫
04-24
飲食健康 | 女性40歲後易 骨質疏鬆 專家嚴選「12大強骨食物」 冠軍出乎意料是「它」!
04-11
一家人BBQ慘遭炸傷 新購入卡式氣體爐 爆炸瞬間無徵兆
05-06
印度3歲女童罹 腦癌 晚期 被父母帶去「斷食修行」不到一小時喪命
05-06

研究顯示:母親 肥胖 ,孩子肥胖風險增4.36倍!醫生分享5步驟 讓全家一起健康
2025-05-02
把1種飲品當水喝 女子 胰臟癌 指數超標40倍 戒除1個月竟不藥而癒
2025-04-30
不只是心理創傷! 醫生籲:懲罰性教育恐導致兒童 生長激素 受抑制
2025-04-30
麻疹肆虐全球 日本按年增七成 專家籲港人警惕:1歲以下未打齊疫苗高危
2025-04-30
Oh!爸媽最愛品牌大獎2024 ∣ 居家必備解腸胃之苦:活得易益生菌 抑制腸道害菌 提升免疫力
2025-04-30
肝癌 | 年輕夫妻雙雙罹 肝癌 竟是排骨湯加1款調味料惹禍 醫生:含劇毒致癌物
2025-04-29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