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刺激知多啲|專家拆解親子育兒4大難題
2021-05-03
說小朋友就像一張白紙,將來呈現出怎樣的畫,家庭教育扮演着關鍵角色。除了照顧小朋友生活需要,爸媽更要把握腦部發展黃金期,透過優質刺激,幫助子女在學習、情緒及社交等方面打好發展基礎。今次賽馬會童亮計劃請來香港基督教服務處Pario兒童.親職教育中心協調主任廖李耀群女士、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許娜娜博士,就親子育兒的難題,為爸媽提供以下建議!
難題1:小朋友只「黐」媽媽正常嗎?
廖李耀群女士:當小朋友願意主動向爸媽表達感受,尋求安慰、鼓勵或稱讚,就是良好親子關係的指標。有部分幼兒可能特別親近某位家庭成員,與其他家人不甚親密,這個現象其實再正常不過。但如果情況持續到小朋友3歲或以上,例如「要媽咪唔要爹哋」,作為家長就要想辦法改善。
媽媽可以安排多些集體家庭活動,鼓勵小朋友「爹哋都想同你傾計同一齊玩」。至於爸爸不必因為被拒絕而難過,應該嘗試主動親近子女,例如準備小朋友喜歡的零食、玩具或遊戲,有共同話題互動,幫助彼此建立關係。
難題2:怎樣善用時間培養親子關係?
廖李耀群女士:爸媽工作繁忙,而小朋友也忙於功課和課外活動,相處時間非常有限。保持溝通是親子關係的基礎,不妨把握平日相處機會,例如趁接送上學放學、洗澡和睡前時間一起聊天,分享生活趣事,就算只有短短幾分鐘,也是難得的親密時光。值得注意的是,優質親子時間需要百分百專注,爸媽宜暫時放下自己的工作或擔憂,專心與孩子互動及溝通。
難題3:如何應付家中的「小暴龍」?
許娜娜博士:小朋友鬧情緒是人之常情,爸媽不用太擔心,但要避免他們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例如透過擁抱和眼神接觸,讓小朋友感覺自己被重視,慢慢平復心情。其實小朋友之所以做出激烈行為,原因可能是詞彙不足,無法表達自己。
爸媽可以教小朋友「我好嬲」等情緒表達詞句,同時引導他們說出發脾氣的原因,有時大人未必意識到問題,聽聽小朋友的想法,有助建立親子關係。除了言語,找到適當的抒發方式也很重要,例如帶好動小朋友到公園跑跑跳跳,至於文靜小朋友,則可以鼓勵他們畫畫或閱讀。
難題4:如何與小朋友解說難以啟齒的議題?
許娜娜博士:對於生活經驗有限的小朋友,當面對一些具複雜性或敏感的議題,很難抽離情境去想像和思考。這時候可以借助兒童繪本打開話題,以親友離世為例,透過繪本角色和故事,幫助小朋友了解葬禮是怎麼一回事,預先做好心理準備,知道如何表達悲傷和懷念的感受。事實上,繪本是小朋友認識情緒及世界的重要媒介,建議爸媽抽時間進行親子共讀,例如多去圖書館或參加工作坊,從閱讀中探討不同議題,並且成為親子溝通的平台。
優質刺激小貼士: 廖李耀群女士用植物比喻小朋友成長,泥土、空氣和充足雨水缺一不可,需要優質刺激才可茁壯成長。「如果小朋友在不利的環境下成長,例如缺乏家長陪伴、學校培育和社區支援,將大大局限未來發展。」許娜娜博士亦強調社區的重要性:「透過提供安全豐富的探索空間,可以刺激多元感官發展,例如圖書館有助促進認知及閱讀能力、康樂設施能訓練體能及肌肉發展,成為小朋友的成長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