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 | 屯門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推「同創共學」 探究培養解難能力

2021-05-05


解決問題總比抱怨來得正面,屯門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下學年推行「同創共學計畫」,由十名具「特別專長」的教師擔任「師傅」,帶領中一及中二級學生,分組進行社區研究題目,有別於傳統的專題探究,新課程更着重倡議與執行解決方案,為身邊的問題對症下藥。校長呂恒森期望,課程可培養學生解難能力及自信。

「同創共學計畫」常規專題研習課程,以社區為切入點,鼓勵學生走入社區,發挖現存的痛點或問題作為研究題目,本月初邀請十名學生參與試驗計畫,在負責教師謝尚偉帶領下,實地考察鄰近學校的青山寺徑,參與的中二生黃子欣指,發現沿途有不少垃圾,亦缺乏指示牌及緊急求助電話等,時有人車爭路,險象環生,「正計畫設計行人指示牌,並去信區議會,要求豎立相關指示牌及加裝緊急求助電話。」中一生關子妍及譚天賜則打算成立義工隊,定期前往清理垃圾。

按教師專長作配對

校長呂恒森指,受社會事件及新冠疫情影響,近年社會充斥負面情緒,「大多數人發現問題,都傾向抱怨而非尋求解決方法,便創辦課程,培養學生以積極態度解決困難的能力。」校方為落實「同創共學計畫」,下學年起由五天循環周制,改為六天循環周制,每循環周安排兩個課節進行課程,首屆在中一及中二級試行,其後推展至中三。

校方邀請十名擁有體育、音樂、電腦等「特別專長」的科任教師,作為「師傅」帶領學生,通過實地考察、資料蒐集,甚至街頭訪問,來探索研究題目。呂恒森指,師生最終提出建議,執行有助紓緩或解決問題的方案,「學期初安排教師自我介紹,闡述其專長及建議研究方向,讓學生『選擇』想配對的老師。」

被問到學生若以「政治敏感議題」為題目,將如何處理,呂恒森稱研究題目應以社區需要為本,「若觸及的政治議題能夠聯繫社區需要,教師從旁引導,就沒有問題,但若題目偏離社區,如探討比特幣對國際市場的影響,那就不會同意。」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皇仁書院 疑爆作弊風波 中史測驗多人違規 校方﹕成績作廢不重考
05-07
科大初創製軟餐3D打印營養食品 下半年將在院舍試驗
05-06
小一叩門︱3大校長 親授小一叩門貼士: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聖公會聖彼得小學/華德學校
04-30
$33學校訂「英倫鮮茄豆蓉蛋堡粟米飯」 港媽見實物嚇呆:當啲學生小朋友係咩?
05-07
印度3歲女童罹 腦癌 晚期 被父母帶去「斷食修行」不到一小時喪命
05-06

Stamford American School Hong Kong將進駐西九龍 打造自主學習新環境 引入STEMinn創新教育培育未來人才
2025-05-06
教育局|中小學流失3180教師 連續兩年人數下跌
2025-04-29
中學統一派位2025|校長拆解升中統一派位填表9大誤區 Band1/2/3選校策略相同?
2025-04-25
中學|僅7.8%中六生 離港升學 比率創新低
2025-04-16
升中|把握 中一統一派位 重點,填表選校不再頭痛!|趙榮德
2025-04-16
升中派位 2025︱全港英中學額分布競爭情況 平均4.75人爭1學額
2025-04-15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