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5
^示意圖片,非當事人
康子妮先後送兩子出國留學不捨落淚
管教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真的會被他們激死,忍唔住用打或鬧(或又打又鬧)的方式來管教子女。心理學家Peggy Drexler博士指出,紀律與懲罰是兩回事:「育兒必需要有紀律,但懲罰卻非」。
懲罰包括嚴厲責罵孩子、對他大吼大叫、讓他感到內疚、羞辱他和打他的屁股。可是幼兒還未完全了解對與錯的規則,因此懲罰有點太過。Drexler說:「在大多數情況下,幼兒的不當行為是不需要懲罰,他們需要理解和坦誠的親子討論。」
懲罰孩子可能適得其反,因為它的重點變了在懲罰而非不當行為。 受罰的孩子會感到憤怒,激發腎上腺素準備作戰、逃跑或逃避,而且孩子很快就會忘記導致他們受到懲罰的「壞行為」。
如何不用懲罰孩子又能管教他們?
兒科醫生William Sears指幼兒如果在沮喪、不快樂時打了媽媽,打孩子屁股作為懲罰會令孩子感到困惑,因為你試圖教他打人是錯誤,但是媽媽卻打他的屁股。
家長應向孩子解釋,不開心是可以,但是因為不開心而打任何人卻不可以。
發脾氣亂扔午餐的幼兒,他的「自然」後果就是要清潔地板,以及捱肚餓,讓他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現實世界」的運作方式。
防止不當行為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有明確、一致的規則,讓孩子知道他必須遵守這些規則。規則告訴了的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規則必須一致,不能亂搬龍門。
如果晚飯不用准用手機平板,就不要有特權人士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