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忘記為我準備」| 孩子過度依賴父母 社工分享5個方法建立責任感 | 香港保護兒童會

2021-06-28


在駐校工作的日子,筆者不時聽到孩子們說:「媽媽忘記幫我帶水樽」、「媽媽忘記幫我準備手帕」、「媽媽忘記我今天要穿體育服上學」等等。他們總以「媽媽忘記為自己準備」為由,把原本屬於自己的責任推卸給別人。另外,筆者也曾聽過不少家長表示,孩子不願在玩樂過後收拾玩具,總是把物品隨處亂放,或常常要求家人的幫忙。

家長們,您們曾遇過以上的情況嗎?面對孩子過度依賴家人,欠缺責任感,我們可以如何處理呢?然而,「責任感」並不是人與生俱來的特質,孩子會否有責任感是取決於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接收到甚麼訊息。因此,筆者想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些培養孩子責任感的方法。

方法一:與孩子定立責任清單 給予孩子實踐責任的機會

不同年齡的兒童均對身邊事物有着「好奇心」,他們會模仿大人,並發展出不同的能力,例如1-3歲的幼兒學習自己吃飯、穿衣服;4-6歲的兒童學習做簡單的家務;7-9歲的兒童學習為自己計劃事情等。有時候,家長或會因孩子「做得慢」、「做得不夠好」而不自覺地為孩子事事代勞,但這會打擊孩子的「好奇心」,令他們以為自己不能獨立行事。

此時,家長可因應孩子的能力,與其定立責任清單,並給予孩子實踐責任的機會。例如:讓3歲幼兒自己吃飯而不是讓別人餵食;讓4歲孩子自己換衣服而不是由父母協助;讓5歲兒童在外出時管理自己的小背包而不是由父母負責。當孩子持續實踐家長所給予的「任務」時,便會在不知不覺間培養出責任心。

方法二:讓孩子承擔後果和責任 鼓勵孩子思考解決方法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他們常見的第一個反應便是「呼喚父母」,希望父母為他們解決問題。例如孩子堅持要帶同心愛的玩具外出,但最後卻在街上遺失了玩具,孩子會哭著要求家長為他們找回來。有些家長會一邊罵孩子一邊幫孩子找玩具,有些家長更會表示只要孩子不哭,便會再買過另一份玩具,孩子在得到安慰後固然會安靜下來,然而,這做法卻是由家長承擔了孩子行為的後果和責任,孩子在過程中並沒有任何學習和反思,久而久之,孩子或會構成「我做不好沒有關係,爸爸媽媽會為我解決」的想法。

面對孩子因自己犯錯而造成的問題,家長需要讓孩子自行承擔後果,並鼓勵孩子想出解決方法。例如家長可以表示理解孩子現時因為遺失了玩具很傷心,但這是因為孩子沒有收藏好玩具才導致的後果,所以孩子需要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另外,家長可引導孩子思考如何避免再次出現遺失玩具的情況,例如在外出時不帶玩具;即使帶同玩具外出,每次在離開一個地方前,孩子必須把玩具放回自己的小背包內。透過清晰的教導,孩子會更明白「負責任」的概念。

熱門文章

「恭喜 發奮 」|梁紀昌
03-08
小學決定你的人生基礎 請好好珍惜時間|梁紀昌
03-06
兒子被診斷患 自閉症 極心痛 每日尋找各種療法令人疲累 不如學懂接受令自己釋懷
02-24
兒童情緒|如何減輕 搬家 時為孩子帶來的心理壓力
09-20
教育孩子|孩子打人後的正確處理|何基佑
06-29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億萬富豪校友的 成功之道 |梁紀昌
2024-04-17
保良局推「 幼小校長與家長同行」系列講座 專家:孩子從小建立正面價值觀 助增強抗逆力
2024-04-15
當 青春期 撞上更年期,如何共舞荷爾蒙變奏曲?|尚瑞君
2024-04-15
「都沒人想跟我玩!」 孩子 人際關係 失落怎麼辦?|希塔媽咪療日常
2024-04-14
育兒漫畫|懂得傾聽和不會傾聽的父母,養出的孩子性格差天共地|牛媽彭小蹦
2024-04-14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