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陰霾|屢遇欺凌志當教師 浸大女生獲司徒華獎

2021-06-30


^林蘊琪(左)期望可營造沒有歧視與偏見的校園環境,協助同路人走出疾病陰霾,活出精采人生。旁為另一得主袁嘉鎂。

在情緒長年困擾下,求學之路絕非易事。中學曾受校園欺凌,先後患上抑鬱症、躁鬱症及思覺失調,數度入院治療的林蘊琪,至高中始確診患有亞氏保加症,幸得音樂的陪伴,助她建立人際關係,走出陰霾,更攻讀浸會大學音樂系,立志成為音樂科教師。自身經歷令她以加強支援特教生為抱負,營造沒有歧視與偏見的校園環境,成為今屆司徒華獎的好學生獎得主之一。

二十二歲的林蘊琪,從小因行為固執、缺乏社交能力、不懂表達情緒及與人相處「問題」,被同學排斥及欺凌,「升上高中後,更寧願困住自己,不時出現幻覺和幻聽,更一度自殺」,情緒備受困擾,她通過社工找到醫生,先後確診抑鬱症、躁鬱症及思覺失調,更數度入院接受治療。

住院期間,正值林蘊琪準備鋼琴演奏級考試,情緒問題令她一度打算放棄,幸獲鋼琴老師鼓勵,利用院內電子琴複習,琴聲傳到其他院友耳邊,吸引他們好奇圍觀,也讓她結識到新朋友,「院友聽到琴音後,心情變得愉快,令我明白音樂是可為人帶來力量的魔法,萌生以音樂為職業的念頭。」

直到高中,林蘊琪始獲確診患有亞氏保加症,即自閉症譜系發展障礙,她未有怨天尤人,反而「鬆一口氣」,「原來我的固執與社交障礙,都是疾病導致,是可以通過治療改善。」一直困擾她的社交問題,因此出現轉機,亦改變她對同窗的看法,「以前會認定他們因憎恨才針對我,之後便理解,他們只是不明白我這個病。」

即使如此,林蘊琪當時接受精神科病藥物治療,亦要兼顧學業,根本無暇向同學解釋其情況,直至升讀浸大後,與中學同學偶遇再提舊事,才有機會重建友誼,「令我明白待人處事時,不應只聚焦於當刻感受,一味拒絕,或認定某些人無法往來,或許只是時機未到而已。」

自身經歷令林蘊琪體會到,主流學校教師未必理解其病情,難以提供適切援助,但同時老師如願意多花時間陪伴,令她感到無限溫暖,她憶述曾在合唱團練習時情緒失控,得到兩名音樂教師安慰,更送她回家,令她決心成為音樂科教師,以教育「彌補遺憾」,希望在主流學校任教,以音樂為媒介,讓特教生明白只要不把疾病視為人生的「唯一」,放開眼光接納周遭事物,人生可以很精采。她默默奮鬥,克服困難的勇氣與堅持,獲教育專業人員協會頒發「司徒華獎」好學生獎。


^今屆「司徒華獎」共有四人獲頒好學生獎,包括患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症、三度挑戰文憑試的關好鈞(左三),以及未能親自領獎的「單車少年」顏樹森。 

 

記者:袁嘉詠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

聖若瑟小學│何穎思校長鼓勵老師創新 重視學生正向教育

熱門文章

N班學費 |九龍區154間幼稚園 N班學費 一覽
08-01
IB成績 VS 大學收生:家長與學生需知(上)|Edward Law
05-09
IAL │為何愈來愈多香港學校開辦 IAL 課程? 是否比 DSE 和 GCE A-Level 更輕鬆?
07-03
劉小慧26歲高顏值餅印大女 曾赴日深造圓志向成甜品高手
05-09
鍾欣潼現身九龍真光中學運動會 曾是校隊成員做一事獲母校用課室命名
05-09

科大初創製軟餐3D打印營養食品 下半年將在院舍試驗
2025-05-06
AI時代 大學課程選擇攻略 哪些科目最具未來職場競爭力?|陳筱芬教育博士
2025-04-30
3自資院校超收內地生 珠海學院 佔比最高 蔡若蓮:會發警告信
2025-04-28
科大錄取11名 精英運動員 人數屬歷屆之冠 每人每年最高可獲逾10萬獎學金
2025-04-25
AI|嶺大研AI嬰兒保溫箱揚威海外 日內瓦發明展奪獎 菲國診所試用反饋正面
2025-04-23
VTC|職訓局下學年加學費5.5% 每年平均約3萬元 10年來首次調整
2025-04-16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