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80後媽媽為環保多行一步 自發帶孩子去「淨灘」 驚見紅樹林垃圾繩之災

2021-07-03


^ 幾個小朋友在水口紅樹林完成任務後,「排排企」來個大合照做紀念。

80後媽媽Suke和Aggie各有兩個孩子,年齡由4歲到9歲。在一個周日下午,各自帶着孩子到大嶼山,但炎炎夏日不是去貝澳或塘福嬉水,而是去水口村。近年水口村前的泥灘成為掘蜆熱點,假日遊人不絕,不少更是一家大小,帶着膠桶、小泥耙和小凳齊齊掘蜆,有時「人滿」場面甚為壯觀。但Suke和Aggie這天跟孩子來水口泥灘是另有「任務」的。

二人跟孩子們到達水口泥灘後,馬上換上「Full Gear」,即穿上水靴和手套,拿着手夾及背心袋。他們朝遊人掘蜆的泥灘相反方向走,走向泥灘後面的一片紅樹林。


^位於水口泥灘後的一片紅樹林。

紅樹林內藏滿垃圾

這片茂密紅樹林,樹身高達1.5米,在泥灘邊形成一條綠帶,組成美麗風景。然而,走近細看是另一番景象,「我第一次走近紅樹林見到這些繩子,感覺有點震撼,原來樹上很多繩子,平時沒有行近看是不會發現的。」Suke邊解下纏在樹枝上的垃圾繩邊說,各式各樣粗幼不一的尼龍繩、布帶、膠帶及魚網等,有些幼如髮絲,它們不似聖誔樹裝飾「掛在」紅樹林身上,因海浪力量它們在樹枝上總要「糾纏」幾圈,要解下它們得有耐性。


^紅樹林纏滿垃圾繩,紅圈顯示垃圾繩所在,很多要細心找才能看到。


^纏在樹上的垃圾繩有些幼如髮絲。


^垃圾繩因海浪總在樹枝上纏上幾圈,要解下得花耐性。

大人在紅樹林外圍「解繩」,身形較小的小朋友則「捐入」紅樹林內,因為縱橫交錯的樹枝「藏住」更大件的「寶物」,例如已捲成一團的魚網、發泡膠盒、水樽、牙刷等。小小身軀蹲在紅樹林腳邊細心「尋寶」,再將「寶物」放到身邊的垃圾袋,找到特別「棘手」難處理的「寶物」,就喊媽媽來幫忙。

這群在紅樹林團團轉的大人小孩,他們假日專程到水口來「淨灘」,即執垃圾、清潔海灘之意。他們的行動都是自發性,唯一的「酬勞」是完成「任務」後,小朋友可以到附近士多享受一罐冰凍的汽水,這當然由媽媽「找數」。


^身形較小的小朋友「捐入」紅樹林嘗試解開纏在樹上的垃圾繩。


^小朋友在紅樹林裹撿到大件發泡膠垃圾。


^兩位媽媽Aggie(左)和Suke(右)以身作則,努力地解開繞在樹上的垃圾繩。

日常過環保生活

Suke過去也有去「淨灘」活動,因她本身有帶領童軍活動,她的兒子也是童軍,她指帶領過不少童軍到海灘或離島執垃圾,但近月自發帶着孩子去執垃圾,是受其他人感染。

「我們假期都會去行山露營,一直有留意Facebook上有關的群組,見到有個『上山下海執垃圾』的群組,覺得他們的行動很有感染力,但他們有時去的地方可能較偏僻,小朋友未必適合去,於是在疫情緩下來,我就開始找一些小朋友去到的地方執垃圾。」這個「上山下海執垃圾」群組自2016年成立,由一群熱愛大自然的朋友組成,行山玩水同時執垃圾;負責人冼先生指近日的確多了家長帶小朋友加入「淨灘」,但小朋友佔比仍屬少數。

Aggie是Suke的中學同學,二人成為媽媽後,兩家的孩子也成為「Buddy」,經常結伴去行山露營,Aggie跟孩子因此順理成章也加入「淨灘」。這兩位媽媽都希望透過「淨灘」,讓小朋友更愛惜大自然。她們亦早已為孩子播下環保、愛自然的種子,並透過日常生活不斷「澆水」使之成長,二人表示家裹一直實行環保生活,會做垃圾回收分類、減少食物浪費、走飲管、自備水樽等,Suke家更進一步,早改用少包裝的肥皂及牙膏粒等。


^兩位媽媽Aggie(左)和Suke(右)自發帶子女去「淨灘」,希望小朋友愛惜自然。


^小朋友結伴一起去「尋寶」執垃圾。

兒子﹕想魚仔蟹仔屋企變乾淨

Aggie指:「我希望孩子明白,平日去遊山玩水,享受美麗風景,同時需要付出,要為大自然做點事。」她笑言這番用心,小朋友未必立即明白,就如她4歲的細女,被問到為甚麼要來「淨灘」,小女孩一臉茫然的答:「不知道。」8歲大女坦言覺得幾好玩。Suke的兒子則說了一番令媽媽深刻的說話:「他說魚仔蟹仔應該很開心,因為牠們的屋企變乾淨了。他覺得自己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所以今日過得好開心,我覺得他有這個想法,很值得讚賞。」

Suke不諱言垃圾執之不盡,她跟孩子的行動是杯水車薪,但她希望「淨灘」活動可以持續下去,兩位媽媽計劃每個月能帶孩子執垃圾一次,為環保也為孩子,「享受大自然,去玩睇小動物,都要付上責任,不要隨處丟垃圾,做好自己本份外,亦希望多做點,幫下手去執垃圾,否則下一代會看不到我們見到的美麗風景。」


^ 紅樹林有不少蟹仔聚居。


^塑膠垃圾隨處可見。


^教導小朋友分辦那些是垃圾,最簡單是凡塑膠物都要執走。

家長帶小朋友去「淨灘」10項注意:

1 做好安全措施:留意天氣、去泥灘要注意潮汐時間等;做好防曬、防雨及防蚊叮蟲咬等措施,帶備急救藥物。

2 選擇目的地:如要坐長途車,要考慮途上洗手間位置、預備好嘔吐袋等,還有家長要有心理準備,小朋友可能會每10分鐘問「到未」。

3 食物及食水補給:目的地附近有沒有士多或小店補給食物或飲品,若沒有補給點,則要準備充足食物及水。

4 目的地洗手間:先查好最近目的地的洗手間在哪裹。

5 執垃圾工具:包括夾子、手套等;夾子、手套等用具可營造專業的「開工」感覺;小朋友身材較矮小,最好讓他們使用「背心袋」而非垃圾袋裝垃圾;去泥灘可考慮穿水靴。


^媽媽出發前準備好的「淨灘」裝備。


^小朋友「淨灘」裝備,包括水靴、手套、夾子和背心膠袋。

6 注意衛生:參加活動的小朋友要不怕污糟,但也要注意衛生,盡量用夾子夾垃圾,大人要以身作則。

7 帶後備衣服:完畢後可到洗手間替換衣服,如去海灘/泥灘最好帶後備鞋。


^小朋友穿上水靴在泥灘上行走較為安全。

8 勞動後的獎勵:可提升小朋友的工作動力,最簡單如到士多飲冰凍汽水。

9 為小朋友找Buddy:「淨灘」時有其他小朋友一起參加,建立夥伴關係,而且令他們覺得活動是屬於他們的,令他們更投入。

10 增加趣味:半玩半工作性質,讓小朋友寓工作於遊戲;家長可一邊執垃圾,一邊透過垃圾說故事,例如執到牛扒、雞腳等食物可講走私新聞、 執到外國漂來的垃圾可說說地理常識等;又或者玩「鬥執垃圾多」遊戲等。


^人要享受大自然,同時要對大自然負責,雙方才能持續共存。

撰文、攝影:鄭靜珊

部份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熱門文章

讀寫障礙|寫「鏡字」等如有讀寫障礙?|戴公主
12-16
名人專訪| 譚凱琪 :「我是愛演也會演的媽媽」 透過戲劇引導女兒學習興趣 推崇傳統學校培育好品德
02-29
名人專訪|感激老公配合工作日夜輪更照顧初生兒 余香凝 :成為媽媽是幸福的「犧牲」
12-20
SEN|言語治療師: 語言詞彙不足 影響溝通學習 協康會自家製Boardgame從遊戲中訓練
09-12
創業媽媽|辣媽CEO張慧敏進軍飲食界 與子女一同創業:希望用我的經驗,教他們做好一件事
09-24

人物專訪|女兒踏入青春期感無力 草莓網前 行政總裁 伍珮瑩:「做媽媽比做CEO難」
2024-05-10
做父母要考牌?幼兒專家兼兩孩之母:請摒棄舊思想,用全新角度去看孩子|人物專訪
2024-05-04
人物專訪|為自閉兒子自我增值成「 收納師 」 媽媽傳授6大執屋心法教斷捨離
2024-04-19
人物專訪|80後 移英 媽媽 分享插班/升中備戰Grammar School貼士 「希望子女零壓力下成長」
2024-04-12
人物專訪|兩個單親家庭重組 靠愛修復親子關係 專訪 直播帶貨 女強人Vivi:「融合兩個家庭比做生意更難」
2024-04-01
人物訪問丨14歲 國際象棋 運動員高家瀚 成大賽首位亞洲冠軍 休學1年全職受訓 感激家人支持追夢
2024-03-09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