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80後補習老師轉行做蜂農 推城巿養蜂生產本土蜜糖

2021-08-14


雖然小時候看書,總讀到一頁講小蜜蜂,飛行時發出聲音「嗡嗡嗡」,勤力工作又會釀蜜糖,形象正面兼討好。然而,「殘酷」的現實是,我們並不喜歡小蜜蜂,因為覺得牠總會「螫人」,最好敬而遠之。當80後佘焯成帶着住了幾千隻蜜蜂的蜂箱去學校上保育課,課室裏的學生十個有九個都表示害怕,第一反應是:「嘩!蜜蜂呀!會唔會針人?」致力推動「城巿養蜂」(Urban Beekeeping)的佘焯成坦言,克服城巿人恐懼蜂螯的心理是一大挑戰。

佘焯成自香港科技大學畢業後,一直當補習老師,數年前因為腸胃問題,要吃原蜜治病。所謂原蜜,是指不經加工,直接由蜂巢入樽的蜜糖。他指最純最天然的原蜜營養最高,他吃了三個月原蜜,治好腸胃病,但香港地原蜜不易找。街上買來的蜜糖多經加工,最常見是加熱令蜜糖不結晶、免出現「豬油膏」狀態令賣相更好。

要吃上原蜜,得找到養蜂人。住新界的佘焯成,經朋友介紹,認識到蜂農,並得到真正的原蜜,「其實在新界有不少人養蜂,他們養一兩箱蜜蜂,視養蜂如養寵物。」因養蜂而獲得的蜜榶收成,都是自用為主,或贈親朋好友,少有外銷。

由找原蜜治病,遇上養蜂人,走進蜂場,好奇上網查資料,佘焯成發現了另一個世界,「我們城巿人對蜜蜂的認識很片面,例如蜜蜂會螫人會痛、蜜蜂傳播花粉等,其實蜜蜂在自然界擔當重要角色,但牠們的數量正下跌,我自己做補習社,於是從教育角度去想,是不是可以將這些重要訊息傳遞出去。」

蜜蜂有幾重要?人類食用的一百種農作物中,有超過七十種正是由蜜蜂授粉生成,若蜜蜂消失人類的食物供應將可能崩潰;而自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就發現蜜蜂數量正減少,在2006年更有美國蜂場的蜂巢竟減少三到九成不等,部分蜂巢更出現異常,只有蜂后而沒有整群工蜂,科學家稱此異象為蜂群崩潰症候群(簡稱CCD,即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佘焯成開始學養蜂,當補習老師的他,「落堂」就去看蜂箱看蜜蜂,愈覺養蜂大有學問,「養蜂真的要投入全部時間和精力,好好照顧牠們,有時很夜收工,也忍不住去看看才安心。」蜜蜂吸引他的是幾千隻蜜蜂分工合作維持蜂巢內的平衡而生存下來,還有蜜蜂的勤力程度也令他驚訝,「牠們出生後第三天已開始工作做保育蜂,到臨死前也在工作當保衛蜂。」

其他閱讀:人物專訪|6歲晞佑患先天髖關節甩脫 為舉步行路5年做4次手術 父女勇敢面對齊放正能量

他指很多人以為養蜂不過放個蜂箱而已,蜜蜂會自己照顧自己,到時到候去收蜂蜜。但其實蜜蜂會生病,有黃蜂、黑蜂捕食牠們,「又例如當蜂箱有損耗,我們就要砌一個新箱或新架給牠們;有時因為缺食物,牠們會變得有很攻擊性,我們就要找些花粉給牠們。」

養蜂興趣愈來愈濃厚的他,更想做得好,於是決定全身投入,由補習老師轉行當全職蜂農,他不諱言要放棄穩定的補習工作,是有過掙扎,「但我真的很想做這件事。」

佘焯成由幾個蜂箱到現時擁有超過300個,分佈元朗米埔、大埔及大嶼山的蜂場,算是本地略有規模的蜂農。養蜂在香港屬極冷門行業,面對挑戰之一是「搵地」,「不是沒有地,但業主未必想把地用來養蜂。」部分原因也是出於「蜜蜂會螯人」的恐懼。

蜂農面對另一個挑戰,是難有穩定收入,這跟其他種田的農夫一樣,要望天打卦。例如2017年十號颱風天鴿襲港時,佘焯成峰場的20多個蜂箱,即使已做足防風措施,全部被摧毀,「當時蜂場附近的河道上,飄滿我們的蜂箱。」他得重頭再來設蜂箱、培育新蜂群,損失金錢外,還有一番心血。此外,原來蜜糖也有失收時。佘焯成試過,因天氣關係龍眼收成不佳,蜜蜂因此採不到蜜,令他的龍眼原蜜失收。

不過論最「慘痛」的是整個蜂群「離家出走」,「我試過有一個蜂箱的整群蜜蜂一夜之間『消失』,相信是飛了去另一個地方吧。這種情況會時不時出現,原因可能是照顧不好,這表示我們養蜂仍有進步空間。」

要讓城巿人了解蜜蜂,解除恐懼心理,佘焯成成立環保團體「生態先鋒」,以蜜蜂為切入點講保育,他希望透過親身接觸,了解蜜蜂為何變得煩躁或有攻擊性,例如缺乏食物、溫度太高及受攻擊等,而不是「一見人就針」。

疫情前他組親子團入蜂場,讓小朋友近距離接觸蜜蜂;又會帶着蜂箱去學校上保育課,「開始時學生都說怕蜜蜂會螯人,但上課後再問,他們大部分都表示不怕了,我覺得是好事,很正面。」近日更與屯門巿廣場合辦,以保育蜜蜂為主題的展覧及活動至八月底,以另一種形式讓更多人認識蜜蜂。

其他閱讀:人物專訪|單親爸爸跌打醫師梁天柱 打造粉紅跌打館成女兒遊樂場

生產本地原蜜外,佘焯成下一個目標是推動城巿養蜂計劃,即是在香港這個石屎森林的高樓天台上設置蜂箱。城巿養蜂在歐美及日本不是新鮮事,例如日本銀座3丁目的商廈早在2005年已在天台設蜂箱,現時數目超過30個,由養蜂人來打理,蜜蜂會飛到附近的日比谷公園、日皇宮等地方採蜜,其蜂蜜已成為季節限定名物,供應食肆造蛋糕、釀酒等。

佘焯成指蜜蜂可飛行距離為2.5至5公里,香港城巿週邊有不少郊野公園、綠化帶等,有足夠食物給蜜蜂;他的目標是在2025年在全港設立1000個天台蜂箱,到時他的公司提供打理蜂箱服務,為養蜂業開拓多一條出路,而不僅僅是賣原蜜為生。

現時屯門區有大廈率先加入設置天台蜜蜂,並成功生產「屯門蜜」,佘焯成指:「初時大廈的管理員都擔心,上天台時會不會被蜜蜂螯,但放了蜂箱一段時間,他們不僅不害怕,還主動關心蜜蜂,經常向我們報告,例如最近蜜蜂少了出來,着我們去看看,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他希望港人「害怕蜂螫」的心態慢慢改變,城巿人也可以與蜜蜂共存。

 

撰文:鄭靜珊

攝影:梁劭臻

部分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熱門文章

讀寫障礙|寫「鏡字」等如有讀寫障礙?|戴公主
12-16
名人專訪| 譚凱琪 :「我是愛演也會演的媽媽」 透過戲劇引導女兒學習興趣 推崇傳統學校培育好品德
02-29
名人專訪|感激老公配合工作日夜輪更照顧初生兒 余香凝 :成為媽媽是幸福的「犧牲」
12-20
SEN|言語治療師: 語言詞彙不足 影響溝通學習 協康會自家製Boardgame從遊戲中訓練
09-12
創業媽媽|辣媽CEO張慧敏進軍飲食界 與子女一同創業:希望用我的經驗,教他們做好一件事
09-24

人物訪問丨14歲 國際象棋 運動員高家瀚 成大賽首位亞洲冠軍 休學1年全職受訓 感激家人支持追夢
2024-03-09
全職媽媽 不容易 三子之母學習重建親子關係 直接告訴孩子:媽媽最愛是你!|人物專訪
2024-03-08
人物專訪|自小有讀寫障礙及專注力不足 前港隊三鐵代表 郭汝鏗 當SEN運動教練助同路孩子
2024-02-22
人物專訪|小五生沉迷 手機 遊戲 偷錢課金三萬元 社工建議4招預防孩子依賴手機
2024-02-16
人物專訪|三孩之母逆齡追夢 CEO媽媽 陳嘉莉 :做人最重要有Self Motivation 3招培養孩子理財觀
2024-01-24
父女勇登 富士山 2日1夜 感受自然威力 8歲妹妹勇敢面對挑戰 跨越不適成功攻頂|人物專訪
2024-01-20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