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委會理財學校計劃|玩真人版大富翁+吃貧富宴 胡素貞、基華兩校辦體驗式活動助學生培養理財概念

2021-10-12


個人理財一向是人生重要的課題,對學生階段而言,良好的理財規劃是不可或缺的。然而,隨著電子支付的普及化,不時便有報導指出學生出現消費過度的情況。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察覺到學生對金錢及理財概念較薄弱,因此與多間教育機構合辦「才德兼備理財學校計劃」2018-2021,致力協助參與計劃的小學提升學生的理財素養。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及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九龍塘)是其中兩間參與計劃的學小學,兩校負責計劃活動的老師同樣曾獲卓越教學獎,在構思教學方法方面別有心思。這次她們不約而同都通過體驗式活動讓學生明白理財概念、理財風險管理的重要及分享的意義。

 

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

辦真人版大富翁遊戲  培養學生「財分三份」習慣

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德育及公民教育科的張美儀主任是這次計劃的掌舵人,她主理策劃及推行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及工作,她深信,理財教育除了培養學生的理財概念外,亦促使學生反思如何建基香港優勢,能培育學生自行妥善規劃人生的理財目標,從而創建美好的未來。

^張美儀主任(左一)認為,理財及品德教育目的使學生自主建構品德情意,並為將來的學習經歷作好準備,幫助發展學生潛能,迎接未來。

^張美儀主任曾於2017-18及2013-14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

「財分三份」的原則,意思是指將金錢分為「儲蓄」、「消費」及「分享」三個部分,以形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張主任認為,學校舉辦全校式體驗活動,除了有助學生認識貧富懸殊、資源分配不均等社會問題,從活動當中,學生亦學會珍惜、節制、感恩和分享,更明白財富與品德皆需要以勤奮去累積,才可達成目標,改善未來。

「對於小學生及家長而言,他們大部分的理財概念,可能只會聚焦在消費或節儉上,卻缺乏儲蓄、捐獻甚至投資的概念;此外,絕少學生及家長能將理財教育與未來規劃聯繫。事實上,理財教育當中除了理財技巧外,更重要是透過學習活動強化善用財富的正確價值觀,定立目標,為未來及早規劃。」

^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曾舉辦「貧富生命之旅」體驗式學習活動。

「貧富生命之旅」體驗式學習活動,以「人生交叉點」、「生活情境卡」及「生命之旅」讓學生體驗理財的重要性。

活動起首以學生以往的「品學存摺」蓋印數量決定遊戲起始的資產,學生可透過不同的情境抉擇以及如何分配金錢購買情境卡增值自己財富,加上真實道具「服務COUPON」、「生活情境卡」和聲效,整個活動猶如真人版的大富翁。

而結尾的突發情境如:交通意外、金融危機、儲蓄派息等,模擬現實生活突然增加或減少財產,除了增加刺激感外,更能建立學生對財富的正確態度,同時也學會節制及做好風險管理,時刻勤奮以達理財目標。

張主任表示,「由於整個活動的設計充滿突發情境,因此,學生能否勝出比賽取決於是否有未雨綢繆及善用財富增值。」

致力將理財概念融入數學、常識科

除了舉辦課外活動外,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致力將相關理財概念融入在學科當中,讓學生能在增長知識的同時,培養金錢觀念。「以常識科為例,學校邀請了南豐紗廠工人,敍述香港在70年代的奮鬥故事,使學生了解香港經濟發展的過程及因素,從而反思財富的累積需透過努力,以及珍惜香港擁有的財經優勢;又以數學科為例,透過消費活動,學生除了能夠從月曆獲取有關星期和日期的資訊外,亦能把良好品德素養和理財習慣聯繫。」

張主任認為,學校各學科的教學目標,都是以學科的特色為主,並嘗試將日常生活中的消費及理財情境真實地帶入校園。並配合教學活動,加強學生與理財相關的品德態度,從而在未來作出理性及精明的抉擇。

熱門文章

讀寫障礙|寫「鏡字」等如有讀寫障礙?|戴公主
12-16
名人專訪| 譚凱琪 :「我是愛演也會演的媽媽」 透過戲劇引導女兒學習興趣 推崇傳統學校培育好品德
02-29
名人專訪|感激老公配合工作日夜輪更照顧初生兒 余香凝 :成為媽媽是幸福的「犧牲」
12-20
SEN|言語治療師: 語言詞彙不足 影響溝通學習 協康會自家製Boardgame從遊戲中訓練
09-12
創業媽媽|辣媽CEO張慧敏進軍飲食界 與子女一同創業:希望用我的經驗,教他們做好一件事
09-24

親子小生意:賣珍珠奶茶學創富理財 Part 2 (搵客方法篇) | 浪遊家庭大歷奇
2024-04-17
親子小生意:賣 珍珠奶茶 學創富理財 Part 1(預備開檔篇) | 浪遊家庭大歷奇
2024-03-27
小朋友 利是錢 是理財教育好機會 如何教導兒童建立金錢管理概念 | 慈慧幼苗
2024-02-27
10大銀行兒童儲蓄戶口開戶優惠比較 專屬禮品/最低開戶金額/年齡限制 |理財觀念
2024-01-30
市況波動易損手 大專生理財能力如何「追落後」︱ 理財有道
2024-01-29
理財 研究│普遍大專生對投資產品認識不足 近4成看YouTube取經 機構建議加強監管及提供課程
2023-12-15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