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腸道狀態失衡 自閉症上門找人

2021-10-21


腸道跟自閉症,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原來腸道跟腦部有密切關係。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早前全球首次發現,腸道微生態失衡會增加患上自閉症的機會,所以只要了解嬰孩的腸道狀況,即可通過改變腸道微生態,減低兒童患上自閉症的風險。

腸道微生態 負責控制情緒

很多人以為自閉症是先天性的疾病,成因受遺傳及環境等因素影響,其實自閉症跟腸道微生態關係十分密切。不說不知,腸道除有消化及吸收的功能,也肩負起控制情緒、疼痛容忍度、認知能力及精神健康等責任,故腸道往往有「第二大腦」的稱號,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教授表示,腸道微生態對兒童會否患上自閉症,也有莫大影響。

「人體腸道大概有一百萬億個包括真菌、細菌及病毒的微生物,作用主要負責控制情緒,提升免疫能力及吸收營養,可是不少研究均指出,腸道微生態失衡跟多種疾病有關係,當中包括腸易激綜合症、癌症,甚至糖尿病、代謝綜合症,而中大醫學院早前更全球首次發現,腸道微生態和診斷自閉症有關。」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教授

梭菌釋出毒素 誘發自閉症

根據黃秀娟教授解釋,微生態失衡的腸道,經常會釋放帶有毒素的代謝物,誘發自閉症的徵狀。

「我們的團隊在一年前進行作了一項研究,發現自閉症兒童的腸道微生態,跟一般兒童的存在極大差異,我們收集病人的糞便樣本,再利用宏基因組合作對比,發現自閉症兒童欠缺了一系列有益菌群,卻同時間多了五種惡菌,其中一種梭菌會釋放毒素,並通過血液去到大腦,損害中樞神經系統,繼而引致自閉症的徵狀出現,所以我們相信,若可在兒童出世後的較早階段,已能知悉他們有自閉症的風險,便可通過飲食或微生物移植的方法來改善腸道微生態,從而大大降低患上自閉症的機會。」

事實上,愈早為兒童診斷出自閉症,所達到的治療效果便會愈好,只是現時自閉症的診斷仍受限於徵狀的明顯程度,幸而中大醫學院在研究中發現,以此五種糞便細菌的基因來鑑別自閉症兒童,靈敏度可高達百分之八十。之後再及早採用微生態免疫力配方或微生物移植的方法,改善腸道菌群組合,便可有效預防自閉症。

熱門文章

把1種飲品當水喝 女子 胰臟癌 指數超標40倍 戒除1個月竟不藥而癒
04-30
肝癌 | 年輕夫妻雙雙罹 肝癌 竟是排骨湯加1款調味料惹禍 醫生:含劇毒致癌物
04-29
脂肪肝飲食 | 40歲男半年甩重度 脂肪肝 ! 醫生教每日吃「2類食物」 毋須運動亦可逆轉病情
04-08
兒童意外 | 北京7歲男童從高處 跳彈床 致5歲女骨折 法院裁定家長負全責 遊樂場承擔補充責任
04-30
冷血繼母判亡︱12歲女孩遭鎖廁所17天折磨斃命 生父助購1600粒瀉藥囚5年半
04-30

把1種飲品當水喝 女子 胰臟癌 指數超標40倍 戒除1個月竟不藥而癒
2025-04-30
不只是心理創傷! 醫生籲:懲罰性教育恐導致兒童 生長激素 受抑制
2025-04-30
Oh!爸媽最愛品牌大獎2024 ∣ 居家必備解腸胃之苦:活得易益生菌 抑制腸道害菌 提升免疫力
2025-04-30
肝癌 | 年輕夫妻雙雙罹 肝癌 竟是排骨湯加1款調味料惹禍 醫生:含劇毒致癌物
2025-04-29
唔想 濕氣 纏身?中醫提醒避免9樣壞習慣
2025-04-28
港大醫學院開發全球首個 甲狀腺癌 診斷AI模型 準確率超九成 診前準備時間減半
2025-04-24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