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升學|陳瑞祺(喇沙)小學 重培養終身學習 成就學生破格思維
2021-11-04

陳瑞祺(喇沙)小學創校四十八年,是34校網內有名的天主教小學,素以學業成績和校風優良見稱。該校對學生品學要求嚴謹,關注培養其終身學習態度,且升中派位成績理想,每年逾半畢業生升讀英文中學,故成為當區家長的熱門之選。
「音樂椅」效應收生變被動
陳瑞祺(喇沙)小學校長鄔淑賢指出,由於國際、私立和直資學校收生不受校網限制,當該類學校出現空缺,便「牽一髮而動全身」。她表示,九龍城區是全港較多私立、國際和直資學校的地區之一,因此「音樂椅」效應全年未止。「甚至開學幾天也出現退學情況,(學生)轉讀私立、國際學校。過往兩年以至未來兩年,學生移民外國、回內地讀書等情況不少,相對來說,都令(官津)學校在收生上變得被動。」她補充,上學年其他年級也曾出現退學個案,該校最終取錄插班生以填補空缺。
鄔淑賢表示,該校近年收生情況與同區官津小學相若,同樣受「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機制及適齡學童人數減少影響,在剛結束的二〇二二至二三學年小一入學的「自行」階段,申請人數便有輕微跌幅。
放棄學位個案增
鄔淑賢稱香港整體適齡入學人數減少,但對其校收生未構成威脅,該校學額一貫求過於供,相信因家長對學校辦學質素有信心。但她坦言,大環境的變化也為學校帶來一些影響,「去年出現獲取錄後放棄小一學位的個案,例如『自行』階段已到校註冊,但到『統一』階段,無論是已註冊或沒有註冊的學童,也有人放棄學位。」
她表示,放棄學位的個案增加,令學校需負擔額外工作量,「有未註冊學童之家長甚至悄無聲息、無法聯絡。以往學生流動低時,處理叩門申請及招考插班生後,如再出現空缺,便要再安排考試,往年只做一次的程序,今年需要額外多做幾次了。」
該校在叩門面試時,着重觀察學生是否自律、專注及能否有禮應對。鄔淑賢透露,會從面試中觀察學生是否善良及具正確價值觀,這亦能反映家庭教育是否與學校理念一致。
親身經歷啟發學生
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鄔淑賢認為教學必須緊貼發展。她分享初入行在英國受訓時,被導師的一番話當頭棒喝。「導師當時分享,我們現在教學生的知識,是以前所學的知識,作為老師需要思考,現在學生所學的知識技能,能否應付其未來二十年的工作或生活所需?」因此,她深信小學教育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建立正確價值觀,以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協助他們掌握基本知識、與人溝通協作、創意和解難等共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