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水洗頭驅風散寒 冬日坐月保暖危險

2021-12-24


懷胎十月不易過,很多媽媽戲稱生產孩子是「卸貨」,但產後是不是真的如釋重負,不用理會之前的戒口和嚴守的生活作息?俗語有云:「產前一盆火、產後一塊冰」,中國人傳統智慧深明「坐月」的重要,從食療到生活習慣都要細心注意,尤其在寒冷冬天,更要注意保暖和慎選進補食材。媽媽保養好身體,才可與孩子一起迎接未來。

產後氣血兩虛

萬全堂註冊中醫師顏嘉韻表示,「坐月」早至西漢時期已有,據《禮記‧內則》記載,當時稱之為「月內」,可說是女士產後的重要儀式,因為整個儀式需時一個月,後人就稱它為「坐月子」,香港人直稱為「坐月」。
「從中醫學角度看,分娩過程中失血較多,體力消耗很大,產後媽媽往往出現氣血不足的現象,所以產後調補最為重要。」顏嘉韻說,產後女性極容易出現「氣虛」和「血虛」的情況,有產後水腫、惡露不絕、產後失眠、貧血和虛弱等症狀,所以產後坐月十分重要,目的是讓產婦的身體復元、平衡陰陽、補益氣血。

萬全堂註冊中醫師顏嘉韻

母乳媽媽產後兩星期宜平補調理,可更易上奶。

冬日坐月三部曲

顏嘉韻指出,冬天坐月與在其他月份生產一樣,可分成三個階段;但於冬天更應該避免所有寒涼生冷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冬天生產的媽媽亦不應立即進食大量補品,坐月恢復必須按步就班。

一‧惡露期(產後首兩周)

產後子宮逐漸修復,普遍剛生產完的女性體質較弱,腸胃消化功能減慢。一般以平補調理為主,幫助惡露排出,加強腸胃功能恢復,幫助上奶。

常用藥材例子: 北芪、黨參、通草、王不留行、淮山等。

冬日坐月保暖最重要, 尤其頭頸部分,最好常常戴薄冷帽和頸巾。

二‧緩補期(第二至三周)

由於分娩時損耗大量元氣,剖腹女性在麻醉藥效過後,消化系統運作減慢;而脾為人體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因此中醫十分重視坐月期間脾胃的功能恢復,使女性身體消化吸收能力增強,幫助營養吸收,製造氣血;同時減少產婦因太快進補而引起消化不良、虛不受補的情況。一般食物以溫和調補、性質平和為主,飲食避免過於滋膩寒涼,待氣血恢復,脾胃消化功能回復正常後方可進補。

常用藥材例子: 北芪、黨參、茯苓、白朮、淮山、杞子、龍眼肉、猴頭菇等。

黨參可以說是整個坐月期必須用上的食療藥材。

三‧大補或固本期(第三至四周)

此時女性脾胃消化功能逐漸回復正常。由於分娩過程耗氣傷血及腎氣,造成氣血陰陽不足,部分女性出現腰痠疼痛的症狀。故調補時,應重點補肝腎、強筋壯骨,減少產後關節痠痛。

常用藥材例子: 高麗參、黨參、茯苓、白朮、當歸、補骨脂、熟地、山萸肉、女貞子、桑寄生、杜仲、牛膝

可淋浴薑水洗頭

很多老人家阻止產婦在坐月期間沖涼洗頭,認為這樣會風寒入體,但對於今時今日的新手媽媽而言,坐月時期不外出已很難,還要面對這個衞生尺度的大挑戰?相信沒多少個媽媽做得到。為何舊時代的人有這個說法呢?

「古代女性多在家中生產,當時衞生環境欠佳,婦女的衞生意識也較薄弱,加上浴室多在庭院外的露天地方,若要沐浴便需要經過庭院間,增加感受風寒的風險。」顏嘉韻續說,中醫認為產後的女性百脈空虛,風寒濕邪容易趁虛而入,引起產後感冒、風濕、關節痠痛、腹瀉等疾病。她認為在現今社會,婦女一般於設備完善、衞生環境良好的醫院生產,她們的衞生觀念及家中衞生情況亦已比古代大為改善,加上現時的浴室都在室內,洗澡時關緊門窗便能減低感受風寒濕邪的風險。

考慮到產後的體質問題及冬季天氣較寒冷,顏嘉韻建議新手媽媽於產後首兩周暫停洗頭,產後第三周可開始用薑水洗頭,「從中醫的角度,薑能驅風散寒,然後在浴室裏把頭髮吹乾透,可以避免感受風寒。」當然,每名媽媽的體質不同,坐月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和食療都不盡相同,最理想是諮詢註冊中醫師的意見。

薑在產婦坐月期間擔當重要角色,既用以煲薑醋,亦需要用來煲水給媽媽洗頭。

 

頭條日報授權轉載

其他文章:

坐月湯水 |陪月推介產後補身湯水 |Grace Ng

【黃思敏】坐月飲食

 

熱門文章

BB要抱住先肯瞓覺點算好? 把握黃金時間 7招建獨立睡眠習慣
06-05
0至6歲理想生長速度表 幼兒半年至沒有增重/長高 或是生長遲緩︱幼兒成長
03-04
媽媽分享︳ Trouble 2 的確好麻煩又難湊 女兒大了全部麻煩竟變甜蜜回憶
02-11
改名|新生嬰兒改名的4大禁忌
11-14
BB來臨了 ! 10幅向大眾宣布喜訊的幽默 相片
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