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理財 | 財商跟 理財 的分別與關係|何基佑
甚麼是財商(Financial Quotient)?如果智商是IQ(Intelligence Quotient),情商是EQ(Emotional Quotient)。那麼財商就是FQ,也是一個人 理財 的智慧。「財商」是態度(drive),「 理財 」是行為(behavior)。由於態度影響行為,內在影響外在,所以教導小朋友 理財 時,首先要提升他們的財商。
以爸爸的波鞋或者媽媽的包包收藏為例。每當收藏量增加時都會感到興奮,不過隨着收藏量不斷增加,興奮到亦會相對減低。再過一陣子,這些消費會衍生其他問題例如,如何妥善存放?空間不足,保安問題,還有收藏品因變質而折扣(波鞋變黃甩底等)。從「理財」的角度,如果消費時沒有失去預算,收藏品最後因為升值而獲利,這是一件好事。不過,「財商」提供了另一個觀點,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及早控制收藏量,消費前分別需要和想要,學會知足,也可以把部份收藏轉贈跟別人分享,延續這份快樂。如果用上述例子對應小朋友的生活,他們的玩具就等於成年人的珍藏。玩具越多是否代表越開心?當玩具數量太多,霸佔空間時又應該如何處理?玩具少會否令孩子變得更加珍惜?這些問題雖然跟「理財」沒有直接關係,不過肯定是訓練兒童「財商」時會思考的題目。
由此可見,「理財」與「財商」是息息相關,只是兩者的切入點有所不同。成人的金錢觀很難一時三刻去改變,因為幾十年來所孕育的財商已經深化成為根深蒂固的理財觀。家長應該把握機會提升小朋友的FQ,好讓他們將來能夠成為一位精明,負責任的消費者。農曆新年正正就是訓練小朋友財商的大好時機。因為每年的這個時候他們都會有大量利是錢,「財富」突然暴增。家長不妨思考下如何引導他們儲蓄,消費,和分享這些金錢。
何基佑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keeyau
作者: 何基佑
其他閱讀 :
親子教養|初小 默書 的煎熬與覺悟|何基佑
親子理財|一招讓孩子明白消費背後的代價|何基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