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昨通過,支持大嶼山的東灣莫羅瑞華學校遷校屯門的方案。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首度開腔回應近日爭議,指莫羅瑞華學校現址破落陳舊,遷校計畫刻不容緩,呼籲各界以有教無類的精神接納及支持群育學校;又不點名批評仁愛堂陳黃淑芳紀念中學以偏概全,令公眾產生誤解。
東灣莫羅瑞華學校遷校連日引起爭議,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在教委會會議前,不點名批評陳黃淑芳紀念中學在反對遷校的意見書,只利用當局《為有情緒及行為問題的學生提供服務的概念綱領》中最嚴重及極端的例子,形容是「以偏概全,產生誤解」。他解釋該份文件是供學校與專業人員使用,把有中度或嚴重情緒及行為問題學生轉介至群育學校的實務工具,須盡量包含不同例子供學校參考,強調當局將經常檢視及更新。
吳克儉表明重視莫羅瑞華學校遷校計畫,指現時校舍面積細小,破落陳舊,遷校刻不容緩,亦獲社會整體支持,呼籲教育界以有教無類精神接納和支持群育學校學生。對於被指諮詢不足,他解釋當局在二月向屯門區內學校介紹建校項目,三月諮詢屯門區議會屬下兩個委員會亦未有異議,更曾安排區議員實地探訪莫羅瑞華學校,強調當局已盡力進行地區諮詢。
事件爭議主角之一的陳黃淑芳紀念中學校長蔡國光,原本答應出席教委會會議,但昨日改變主意,僅向立法會秘書處提交書面意見。建制及泛民議員在會上發言力撐莫羅瑞華學校的遷校計畫,不少議員更嚴詞譴責蔡國光稱群育學校學生涉及黑社會、援交等言論。民協議員馮檢基質疑蔡言論違背有教無類理念,「校長怎能寫得出這樣的東西」。工黨議員張超雄亦質疑該校近八十名教職員聯署要求擱置遷校計畫,是抱持歧視、排斥的態度,對學生作不正確的身教。
就陳黃淑芳紀念中學的反對立場,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在會上指當局已盡量解釋,但對方仍堅持立場,未能釋懷甚至有所行動,當局只能按理據辦事,「在這件事上我明白他們的憂慮,但我不贊成這樣的憂慮。」他重申當局將全力爭取在七月前,把莫羅瑞華學校及聖公會聖約翰小學遷校計畫,提交立法會財委會及工務小組審議,務求撥款獲通過。
包括新民黨及工聯會的七名區議員,早前聯署要求擱置東灣莫羅瑞華學校遷校計畫,但兩黨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及王國興,卻先後表態支持,被多名泛民議員揶揄「轉軚」。楊潤雄表示,理解個別區議員持不同意見。
文章獲星島日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