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思考|從小訓練孩子不離地|何基佑

2022-03-17


^示意圖

早前網絡上有人在社交媒體上傳一名速遞員在某屋苑大廈地面通道脫下口罩,坐在放滿郵件旁邊吃飯盒的圖片公審。並以該速遞員罔顧公眾衛生為由,聲稱已向該物業管理公司及保安員投訴。此帖文一出便惹起公憤,大家不但沒有怪責該速遞員,反而一面倒指控上傳者沒有同理心,沒有包容等等。

筆者給自己六歲兒子看這張照片,嘗試中性地解釋速遞員和投訴者的觀點,甚至告訴他投訴者在法律上可能是完全正確。兒子聽畢後,第一個反應就是:「如果不在這裡吃,他可以在哪裏吃呢?」我接着再指出速遞員身旁有一套回收箱(當中應該包括垃圾箱)然後說:「你看到圖片中的速遞員吃飯的環境理想嗎?你猜他情願在這裏還是在餐廳用餐?」兒子毫不猶豫地回答在餐廳用餐比較舒適。我繼續補充:「現在疫情嚴峻,送貨需求大,加上很多速遞員都受到感染,以致到部分速遞員工作量大增。相信這位速遞員應該不能都把郵件帶到餐廳裏面,不過只要把郵件放在店外,自己進去吃東西不行嗎?」兒子回應道:「不行啊,萬一郵件被偷怎麼辦?」。兒子的結論是,速遞員在公眾地方吃飯盒情有可原。

做事能夠情理兼備當然最好,奈何不是每件事都有一個完美方案。因此我們需要學習分辨每件事的輕重緩急。這麼顯淺的道理連一個六歲小孩都知道。疫情下孩子們不能怎樣外出,親眼看看外面的情況,所以只能夠通過新聞和互聯網接觸這個世界。不過這些資訊往往已是經過編輯部咀嚼和消化才報導,因此沒有太大的思考空間。速遞員吃飯盒只是其中一個例子。我們亦可以討論劏房戶除了生活的質素,他們在抗疫過程中跟自己相比會有什麼額外的難處?還有那些辛勞的清潔工人,疫情對他們的工作會製造什麼樣挑戰?若不希望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堅離地」人,家長需要從小教導孩子不要只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內。如果要幻想,進到別人的世界裡幻想吧。

與其「餵食」新聞,家長不妨把握機會,跟孩子討論一些社會議題,多用提問的方式引導他們思考,而且是設身處地的思考。也許他們的單純,愛心和智慧會令你驚訝。

作者: 何基佑

何基佑Facebook:www.Facebook.com/hokeeyau

其他閱讀 :

如何在孩子面前合理化恐慌性 囤貨 的行為? |何基佑

孩子市儈的原因|何基佑
 

熱門文章

親子關係|親子之間需要「第三者」|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12-05
親愛的孩子,你想成為沙粒還是珍珠?|梁紀昌
12-04
【拜年如何叫親戚?】認住關係圖
02-01
國務院任命 陳美寶獲任為運物局局長,羅淑佩擔任文體旅局局長 楊潤雄、林世雄免職
12-05
作家瓊瑤驚傳輕生離世 終年86歲 台灣家中留有遺書
12-04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帶書出門去|我們不只是老師
2024-12-05
親子關係|親子之間需要「第三者」|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2024-12-05
親愛的孩子,你想成為沙粒還是珍珠?|梁紀昌
2024-12-04
小學生要超前學習中學數學?拒絕「超修」補習,帶孩子旅行增加生活經驗和培養能力|尚瑞君
2024-12-02
「小事沒關係」影響品德塑造 從小事開始改變孩子心態|瑪那熊諮商心理師
2024-12-02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