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掌握抗疫抗逆力 為學生打氣

2022-04-27


疫情反覆,從第一波疫情至今已經近兩年了,抗疫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戴口罩、清潔雙手、核酸檢測或快速測試已經是習以為常。在這新常態下,疫情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更影響了我們的情緒。在疫情下保持身、心、靈健康,着實不容易,特別是生活或生計受到影響,壓力因而產生,久而久之,「抗疫疲勞」自然出現。

筆者發現疫情之下,有一些朋友就算遇到的問題有多困難、挑戰有多嚴峻,他們總是能夠以正面的思維去面對,他們內心存在一份着實強勁的「抗疫力」。到底那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的呢?筆者對此十分好奇,亦因此不斷去留意及學習這群高強「抗疫力」的朋友,以了解當中成功特別之處。經歷多番觀察及思考,歸納答案是他們擁有一股「抗逆力」!甚麼是「抗逆力」?「抗逆力」並不是甚麼超能力,是指善於適應逆境的能力,任何人均可以擁有,而且可通過學習及培訓而獲得。那麼作為師長,可如何幫助學生增強抗逆力?

要為學生提升抗逆力,首先要從建立個人自信開始,讓其內心認同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所得的結果,無論成功與否,都視由個人能力及努力的因素所影響。簡單而言,就是相信成功的因素建基於自己的付出,其實這就是歸因理論中的「內歸因」特質。根據理論所言,這類人都較擁有高自尊感和高成就感,而且具有較高的追求動機,經常都希望自己比別人出色。反之擁有「外歸因」特質的人,會將失敗歸咎於外界因素,人生態度亦較消極,更會否定自己的能力及努力,他們學習動機較弱,而且缺乏興趣。

要讓我們的下一代成為「抗逆」新一代,首要做的是以正向的方式或言語多加鼓勵及讚賞,讓他們找到自己能力的立足點,加以發揮,並獲得成就感。此外,建立正向的反思及思維模式亦十分重要,事事先從自身的狀態及可作的努力來思考,均有助建立「內歸因」特質。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正進行中,為各同學打氣的同時,亦希望同學發揮內在那股強勁存在的「抗逆力」,一同戰勝疫情和逆境,並在人生不同階段的道路上,勇於面對挑戰。

作者:梁國成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其他文章:

獎勵計畫|良好生活習慣 由培養自理力開始|梁國成

親子教養︳良好生活習慣 由培養時間管理能力開始

 

熱門文章

育兒漫畫|養兒子省心秘訣 必要時可續命|牛媽彭小蹦
04-27
檢視 焦慮 來源,讓自己不要總是過度焦慮的面對孩子|尚瑞君
05-01
支持 比責備更能改變子女|Connie Walk
04-29
兒童意外 | 北京7歲男童從高處 跳彈床 致5歲女骨折 法院裁定家長負全責 遊樂場承擔補充責任
04-30
冷血繼母判亡︱12歲女孩遭鎖廁所17天折磨斃命 生父助購1600粒瀉藥囚5年半
04-30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檢視 焦慮 來源,讓自己不要總是過度焦慮的面對孩子|尚瑞君
2025-05-01
會 運動 的孩子,更會讀書?|英國Leo老師
2025-04-30
前香港特別行政區首長梁振英的成長過程|梁紀昌
2025-04-30
支持 比責備更能改變子女|Connie Walk
2025-04-29
前美國總統夫人米歇爾的成長|梁紀昌
2025-04-29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