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思維| 自信 是天生的嗎?|辰民爸爸

2022-05-07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讀, 自信 被理解為內在思維過程(即是自我意識)帶來的對自己人格的積極認識;在不斷經歷這種思考過程後,你如何評價「我是誰或我是什麼?」這類問題。

而不同的心理學家對 自信 的理解和界定不盡相同。Abraham Harold Maslow 在需要層次理論中指出,自信是自尊需要獲得滿足時產生的一種情感體驗。

Stanley Coopersmith認為自信是個體作出的、並經常保持的對自己的評價,說明個體在何種程度上認為自己能幹、重要和有價值;表達了一種對自己贊許或不贊許的態度,顯現了對自己能力、身份、成就及價值的信心。

而Adam J. Jackson指出 : 自信既是一種持久的人格傾向,也是一種隨環境調整的易變的自我評價狀態。

Michael Franz Basch認為自信是人對自己的感覺,關鍵在於「能力的經驗」(the experience of competence)。

雖然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結論,但不難發現關鍵在於個人經歷和自我評價。

引用一個例子,假如某個人每天做相類似的事,大部分事件都能獲得認同、認可、鼓勵、成功,持續的行為習慣會讓一個人提升自尊感和獲得「能力的經驗」,這從而轉化成「我能行」和「我可以」的自我評價,然而學會尊重自己,肯定自我變成自信。

又引述例子二,假如某個人每天做相類似的事,大部分事件都被批評和責罵,持續的行為習慣會讓一個人產生挫折感,久而久之變成自卑感,從而轉化成「我不能」的自我否定評價,然而變成退避和自卑。

當然還有第三類例子,假如某個人每天做相類似的事,大部分事件都是一個人面對,沒有從經歷中獲得別人的反饋和肯定,患得患失,持續的行為習慣會讓一個人產生自我懷疑感,「我可以嗎?」這種自我懷疑評價出現,然而變成缺乏勇氣的保守思維。

回想起我的成長經歷,我是屬於第三類例子,大部分事情我不會說我不能,但同樣我也沒有足夠的信心說我能行,這種自我懷疑令我更害怕面對錯敗,從而令我對某些事情失去自發性和積極性。所以貌似有自信的人並不代表真的有信心,我們要看懂一個人對一些事物的態度,然而你又認為自己是屬於那一種?

作為父母,你的孩子又正在經歷哪種成長軌跡?

當然有些家長會說,我孩子過份自信,甚至自大,這又屬於哪一種?心理學家加藤締三曾經提出「自卑感會促使人們轉而變得自大」的觀點。此外,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也指出:「自大的人大多以自我為中心,在行為舉止上忽略別人以至社會的知覺,只受到自己需求的支配,卻忽略別人的存在。」

眾多心理學家也認為「自卑」其實就是自大的根源,然而自卑的形成和童年中的身心發展有很深的關係,童年中若有受到忽視和過度批評,長大後所投射出來的型態就會偏向自大和不能面對挫敗。

為什麼說那麼多關於信心的理論?是因為我發現普遍家長希望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和動力,但同時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孩子越長大,學習動力又會相應下降,為什麼出現這種背道而馳的原因?會不會他們在學習上正在經歷例子二和三?

當然,我們所說的學習不光是讀書和做作業,孩子在生活上的觀察、提問、考究、應用,以至家長相對應的帶動、回答、協作和激勵,也是一個正面學習循環和經歷,所以學習在生活上根本是無時無刻發生,而且這是一個持續成長發展的要素。

故此鼓勵大家在平日引導孩子學習中,必須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1. 如何讓孩子在學習時建立正向心態,讓他產生能力感和好奇心?
  2. 如何有效運用外在激勵推動孩子學習效能,但同時鞏固孩子的學習心,不要讓孩子放錯焦點在激勵的價值上?
  3. 如何平衡家長在孩子學習的參與度,過多的參與容易變成依賴,過少容易讓孩子滿滿挫敗,怎樣協助才是正確?

當然,學習路上還有很多理論和方法,例如如何運用制約和產生心流等,但我深信只要你能掌握以上三個問題的解決方法,你的孩子定能在學習上建立自信,我們一起努力!

作者 : 辰民爸爸

Facebook 專頁:辰民爸爸

其他閱讀 : 

正確地憂慮 ︳森美

育兒教養|FB總裁 朱克伯格 是怎樣煉成?|香港精神科專科林震醫生

 

熱門文章

不是做不到,而是時候未到|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11-03
親子活動|孩子長大前 爸媽該跟他們一起做的10件事
11-03
情緒波動天生固執的孩子極難湊 6招助父母減少爭拗
11-03
家長留意!內地校園流行「死亡三秒」遊戲 嚴重可致休克奪命
11-03
給去世4年外公傳訊息「來夢裏看看我吧」 孫女意外收到暖心回覆
11-02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親子活動|孩子長大前 爸媽該跟他們一起做的10件事
2024-11-03
情緒波動天生固執的孩子極難湊 6招助父母減少爭拗
2024-11-03
不是做不到,而是時候未到|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2024-11-03
用心引導 幫助孩子改正錯誤|香橙老師
2024-11-02
給25歲小T的信|張慧敏
2024-10-31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