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疫症創傷後成長│精神科專科醫生苗延琼

2022-05-13


早前看到新聞報道:年幼的孩子因感染新冠肺炎,發燒抽筋被送院,因應醫院防疫措施,不能容許照顧者陪伴,幼兒需要獨自留院。「我很心痛,孩子出院後狂吃湯粉,好像餓狼一樣!可想而知,他在醫院受到甚麼對待!」「孩子晚上發噩夢,要求跟爸媽睡覺!」「我很傷心,好像他的心有一個不可填補的空洞。」媽媽感歎說。精神科醫生說:「孩子因他們的發展還未能處理獨自留院,出院後可能出現情緒行為問題。」「這種分離甚至可能導致孩子長遠的心理發展!」幸好,受訪的孩子住院兩天,經過三個星期,已經身心復原。

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和湯瑪斯.庫利(Thomas Cooley)兩位教授合著的《為甚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一書,說到本世紀最大規模心理危機,就美國高等教育的「安全文化」如何讓下一代變得脆弱、反智、反民主。過去數十年,美國的整體社會氣氛鼓勵年輕人以「三大謬誤」來思考,今天我只說其中之一,那是「脆弱」的謬誤:殺不死你的,讓你更脆弱!

最近關於新冠感染後的創傷後成長(post-traumatic growth)研究發現,正向的調適策略(positive coping strategies)有助提升心理質素和韌力,最關鍵因素包括對事情有正面的態度,例如孩子要單獨留院,父母可以幫助孩子說出他的感受,然後正面地告訴孩子住院的需要,目的為了治病。父母給予空間讓孩子撒嬌,不要太擔心,孩子需要一點時間平靜下來,這過程正是孩子對父母有安全依附的特徵。缺乏安全依附的孩子,會表現出極端情緒,看似「冷靜」或經過長時間也不能安撫的哭鬧。其他包括社交朋輩的支援,還有實事求是地面對和解決問題。

研究也指出,過分負面、情緒導向面對問題,或極力迴避風險等,都會導致不良的精神健康。海德特教授指出,「脆弱」的謬誤是現在的社會風氣讓人們誤以為「應該」要避開受挫的風險,一切「安全至上」。不過,若要讓下一代的青少年有強韌的心理質素,減少心理障礙,我認為「無常」的生活已經是一個好「教室」,關鍵在於成人能否正面地好好運用。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苗延琼

作者為私人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育有兩子。

相關文章:

染疫康復童或患多系統發炎綜合症 4個兒科學會:須注意6大病徵

新冠新後遺症|感染新冠病毒令人老得快 遺害性尚有待觀察

熱門文章

把1種飲品當水喝 女子 胰臟癌 指數超標40倍 戒除1個月竟不藥而癒
04-30
肝癌 | 年輕夫妻雙雙罹 肝癌 竟是排骨湯加1款調味料惹禍 醫生:含劇毒致癌物
04-29
小朋友受鼻敏症状困擾冇精神,無睡意、快見效鼻敏藥點揀好?
05-09
劉小慧26歲高顏值餅印大女 曾赴日深造圓志向成甜品高手
05-09
「還珠格格」趙薇女兒近照曝光 亭亭玉立會打扮 獲媽媽悉心栽培 15歲留學瑞士
05-08

小朋友受鼻敏症状困擾冇精神,無睡意、快見效鼻敏藥點揀好?
2025-05-09
兒童健康|深圳8歲女童跳繩後腹部劇痛 一查 卵巢 竟扭了4圈似麻花|附常見症狀及預防方法
2025-05-09
兒童情緒|精神科醫生分享家長看 兒童情緒 3大盲點|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
2025-05-09
家居消毒|地板玩具暗藏細菌?推介家居清潔神器 兒童寵物用具適用 天然潔淨防菌更安心
2025-05-09
以為年輕/瘦就不會 高血壓 ?名醫破解 3 大迷思:「內臟脂肪」更傷心血管
2025-05-07
研究顯示:母親 肥胖 ,孩子肥胖風險增4.36倍!醫生分享5步驟 讓全家一起健康
2025-05-02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