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5年,香港仍缺STEM人才|黃秉華
2022-06-28

國際管理發展學院近日發布的《2022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排名從去年全球第七位上升至第五位。丹麥排名首位,隨後為瑞士、新加坡和瑞典,香港成績還可以。現代競爭力講求科技實力,香港回歸25周年我們的創科發展依然有點不溫不火。回顧第一屆特首長董建華,上任後提出創科藍圖,要把香港發展成一個由知識帶動及科技密集的經濟體系。可是一波三折,最主要是遇上了亞洲金融風暴,香港經濟幾乎受到金融大鱷的吞噬,創科的熱度便冷了下來,然而,當香港出現復甦之後,卻又迎來一波又一波的社會政治風波,一直延至前年才再安定下來。
新一屆特區政府班子上場,大家又把目光放在香港創科發展之上。根據數字顯示,其實香港的科研人才十分不足,《2019 年全球創新指數》指香港每百萬人口只有 3400 名研究人員,新加坡的比例幾乎是香港的兩倍,當地每百萬人口中有超過 6700 名研究人員。
據有關智庫的估計,香港約有 2.5萬名全職研究員,其中60%在高等教育界工作,37% 任職於工商界,其餘則在政府部門工作,研究人員數量遠不足以形成一個可持續的人才庫。現香港的研究人員存在瓶頸,首先,高中畢業生升讀大學的STEM 課程的人數不踴躍,原因是STEM對於公眾的認知教育依然不足。
香港中小學不是已經有很多STEM教育活動嗎?可是社會人士對於「high tech揩嘢」依然掛在口中,不知「Low tech撈嘢」的時代已經過去!今時今日,最有前景的行業、最有競爭能力的企業不離科研能力。不少家長讓孩子參予STEM活動是因為可以「加分」,對入名校、入大學有幫助,其實,我們眼光要更加長遠,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走科學研究、創新創業的路,這是有益有建設性的,事關香港目前最缺乏就是從STEM出身到成為研究專才的人力,未來再加上大灣區的綜合發展,STEM學生可謂天之驕子。
作者:黃秉華
其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