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學習的沙石 有益的困境

2022-09-16


二○一○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家Daniel Oppenheimer做了一個實驗,他將學生分為兩組,讓他們閱讀一篇介紹虛構物種的文章。第一組同學閱讀的是以又大又清晰字體印刷出來的冊子,第二組同學閱讀的則是用較小及灰白不清字體印刷出來的冊子。他們只閱讀九十秒,之後就會做一些與此毫無關係的任務,最後再進行測試,看看他們的記憶情況。

你認為哪一組同學能記到最多的文章內容呢?是否閱讀清晰字體的那一組記得較多呢?

答案恰恰相反,是閱讀字體較難看的那一組記得較多。他們在接受記憶測試時,答錯的題目較第一組同學少一半以上。Daniel Oppenheimer其後再進行另一個類近的實驗(提供易讀的筆記和影印時上下搖動、字體模糊的筆記予兩組學生),獲得的結果與第一個實驗相同。

大家或許會感到奇怪,為何閱讀一些難看的筆記反而會令這些學生的學習(這裏是指記憶)成效更高呢?這或許可以運用由教育專家Robert A. Bjork提倡的現象——有益的困境(Desirable Difficulty)來解釋。該現象指出,相比起無垢的學習環境,人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沙沙石石(困難、挑戰),有時反會令他們多動腦筋,印象更為深刻,學習成效不跌反升。

說到這裏,老師讀者或許會質疑:「你是否說我要刻意印刷一些難看的筆記給學生?」筆者並無此意,因為實際操作上,每位同學的接納程度都不同。若然某同學的學習動機已不高,那添加的阻礙(難看的筆記),可能會令他索性放棄。

這裏想指出的是,老師也好,家長也好,別想着通過鋪平前路,為子女學生去除前面的所有雜草,就是幫助他們成長的最佳方法。藉着面對不完美的情況,在旁點撥提醒,或許是另一個讓他們成長和學習得更好的方法。

電郵:greyfung@hotmail.com

馮漢賢

作者為中學副校長、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獎教師、課程發展議會學習領域委員。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9月16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

功課問題|初小子女做功課拖字訣怎麼辦?|何基佑

親子教養|小朋友怕輸怎麼辦?|何基佑

熱門文章

親子手作|訓練小朋友的手眼協調 DIY「夾公仔機」只需3種材料|何穎恩姑娘
03-08
中文作文3大通病 寫好文章靠一個方法成進步關鍵︳張欣欣
02-23
農曆新年應節小實驗|一個年桔+2樣材料 祈求來年運勢步步高陞 大吉大利
02-14
室內小遊戲 |10個零成本、玩足1日 室內親子小遊戲
08-31
復活節DIY |12個得意方法 教你設計出獨一無二復活蛋
04-12

小五英文寫作 呈分試 攻略《三》:幫詞彙「升呢」| 師C密語
2024-03-25
中文DSE寫作 ︳中文論說文例子佐證2大原則 必學4種舉例種類︳張欣欣
2024-03-21
星聲講故事2024|新文化運動的推手 胡適
2024-03-18
學英文︱有外傭在家,小朋友英文會變得更好?|Spencer sir
2024-03-17
學英文︱DSE考生由不合格到Level 3絕地反擊 補底學生不靠死背範文 2大應試心得|Spencer sir
2024-03-13
專家教5大元素帶動學習效能 解決不專心、不夠勤力︳兒童心理
2024-03-12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