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 | 拖延症的五種心態|余國健

2023-01-03


不時聽到家長說要催促孩子做功課,鮮見孩子主動完成課業,出現拖延的情況甚為普遍,經過疫情的洗禮,情況變得顯著。由於恢復全日制的課堂,孩子在家的時間縮短了,家長督促子女完成「任務」的壓力更大,因此,筆者嘗試透過分析孩子拖延的心態,幫助家長對症下藥,免陷於親子角力的漩渦之中。

《拖延心理學》作者 Piers Steel在書中曾提及五種拖延心態:害怕失敗、害怕成功、反抗權威、害怕離開人際舒適圈及用瑣事逃避大事。

第一類是害怕失敗的完美主義者,他們覺得每次都應該做得好,如果未能確保事情做得好,就不想做,直至想到辦法或有把握,所以會拖延至最後一刻才開始。這類孩子其實滿有能力,而且可以做得很好,甚至取得100分,但卻遲遲未能完成課業。

第二類是害怕成功者,他們相信成功需要付出太多,「躺平」就最合乎成本效益。此外,成功也會令他人對自己有高期望,成為日後的壓力。這種孩子其實很怕承受壓力,當一想到任務的難處便卻步,最初可能是自己嚇自己,但當拖得愈久,艱巨性便會增加,完成任務的動力更低,因此造成惡性循環。

第三種是反抗權威者,由於他們覺得自己缺乏自主控制權,事事都要聽從權威人士的指令,在「有寃無路訴」之下,實行消極抵抗,採取拖延政策,曲線表達不滿及無奈,讓自己能贏回一點控制感。由於家長的主導性強,孩子在「無權無勢」之下,以賴皮來應對,表面服從,擺出一副與家長合作的姿勢,但內裡卻是怠工,即使是簡單的功課,也要拖幾小時才能完成。

第四類人害怕離開人際舒適圈,即恐懼成功完成任務會帶來人際關係的變化,認為拖延便不用面對這種變化。例如: 家長可能因為孩子完成任務而轉移崗位,由陪伴及督促孩子轉去做家務,使孩子感到被冷落,所以孩子採取以拖延功課來換取家長逗留的策略。

最後一種是用瑣事逃避大事的「扮工」者,他們為了拖延面對的重大挑戰,實行隱沒在忙碌但瑣碎的工作中,即使是低效努力也證明自己沒有偷懶,賦予自己一個逃避重大任務的好理由。這類型孩子會以執拾課本及衣物、整理書櫃及書桌、收拾文具及玩具等來掩飾逃避的心態。

在剖析拖延心態後,下期會跟大家探討應對方法。

作者:余國健

其他文章:

教育熱話|從網課停課到復課|余國健

【孩子成功關鍵】務必有你|余國健

熱門文章

「恭喜 發奮 」|梁紀昌
03-08
小學決定你的人生基礎 請好好珍惜時間|梁紀昌
03-06
兒子被診斷患 自閉症 極心痛 每日尋找各種療法令人疲累 不如學懂接受令自己釋懷
02-24
兒童情緒|如何減輕 搬家 時為孩子帶來的心理壓力
09-20
教育孩子|孩子打人後的正確處理|何基佑
06-29

教養應該平平淡淡?|潮媽與威哥的正向教養
2024-03-28
尋找偉大的故事|梁紀昌
2024-03-27
認識自己的 優點 是一輩子的功課|希塔媽咪療日常
2024-03-26
四大常見 教養方式 3種有機會帶來負面效果|何基佑
2024-03-26
面對挑戰時驚慌失措?9句話從小培養孩子適應力及 抗逆力
2024-03-24
育兒漫畫|有一種不行,叫做你媽覺得你不行|牛媽彭小蹦
2024-03-24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