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蘋果|浸洗蘋果驚見血紅水珠疑染色中毒 專家教1招洗走水果農藥

2023-03-02


吃蘋果想洗走殘留農藥,用甚麼方法最好?近日有市民向節目《一線搜查》報料指,在街邊檔購入的2個蘋果,浸洗後冒出血紅色水珠,懷疑經過人工染色,恐含有害物質。有專家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拆解水珠「真身」,分析該清洗方法是否有效,並教用1種方法分辨是否注入人工色素,以及用1種安全方法洗走水果的殘留農藥。

蘋果浸泡後驚現血紅水珠

本港「開電視」節目《一線搜查》近日接獲一名陳姓女觀眾報料,稱擔心蘋果表皮會有殘留農藥及細菌,遂用攝氏100度滾水浸洗蘋果約3分鐘。相隔2小時後,她發現蘋果滲出血紅色水珠,擔心內含化學物質。

節目組進行實測,用相同方法將青蘋果、紅蘋果放在熱水中浸泡,結果發現紅蘋果變啡並滲出紅色水珠;而青蘋果則滲出透明水珠,經一段時間後水珠更變成結晶體。

浸蘋果滲「血珠」屬正常現象 拆解水珠真身

Thei食品與健康科學學系講師文嘉敏博士敏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指,蘋果浸泡後滲出血紅色水珠屬正常現象,因為熱水會溶解蘋果表面的天然蠟質,令其表皮細胞壞死,無法保持糖分色素,繼而令蘋果內的花青素和糖分流失,滲出有如「血水」的水珠。

Thei食品與健康科學學系講師文嘉敏博士

點擊圖片看浸洗蘋果後滲血紅水珠情況:

蘋果是否注入人工色素? 1方法分辨真假

文嘉敏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指,蘋果本身含有「花青素」,花青素為水溶性天然植物色素。花青素本來的顏色是藍藍紫紫的,但因為蘋果酸造成的酸性環境,令蘋果表皮變紅或粉紅。所以,表皮滲出出的水珠也變成紅色。

青蘋果浸洗後,則會滲出透明水珠。顏色透明,是因為青蘋果本身不含花青素。不論青蘋果或紅蘋果,若表皮水分揮發,同樣會出現果糖結晶。

文嘉敏解釋指,蘋果被注入化學物質或人工色素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植入色素有機會滲到果肉上,容易令消費者發現,只適合拍照時使用。

花青素常見於蔬果 出現色滲屬正常

根據本港食安中心資料,「花青素」屬天然色素,存在於多種可食用的水果及蔬菜中,一般對人體無害。以下含花青素水果出現色滲問題是自然現象,在蔬果類食物中十分普遍,例如:紫心番薯、提子、 紫椰菜、漿果類。

用熱水浸洗水果 3大營養素會流失

文嘉敏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指,不建議用熱水清洗水果,因為加熱會令水溶性維他命B和C氧化,以及令抗氧化物質流失,雖然對味道影響甚微,但外觀會因為酶促褐變令蘋果變啡。浸洗的時間愈長,營養便會走得愈多。

她表示,蘋果皮的營養素本來就不多,當中含有的花青素、少量抗氧化物、少量纖維,可以從其他食物中攝取。蘋果的營養成分主要來自蘋果肉,營養成分包括:

  • 維他命
  • 蘋果果膠
  • 糖份
  • 抗氧化物

文嘉敏強調,用普通清水已可去除蘋果表皮大部份污染物,但若想用熱水將表層物質洗走,時間於1分鐘內為佳,略略清洗就可以。但她提醒,水果的抗氧化物和維他命會因熱力而流失。

清洗水果偏方 用茶籽粉扇貝粉有效? 

坊間有指用茶籽粉、扇貝粉等天然材料可洗走水果上的殘餘農藥。文嘉敏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指,避免留下殘餘物在水果,清洗水果不宜用任何添加劑,用清水洗是最好的方法。

正確洗水果方法 1招洗走殘留農藥

如何清洗水果表面的農藥或細菌?文嘉敏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教大家用1個安全又簡單的方法,步驟如下:

  1. 水喉水沖洗幾分鐘,已經可將表面細菌和蠟質去除
  2. 去皮以避開污染物
  3. 去除瘀傷、啡色位置

文嘉敏補充指,去皮可以去走變壞位置,避免連皮吃時把蟲和細菌一同進食,另外應留意接近蘋果蒂的位置,因該處較易藏有細菌。

不能去皮的水果如何清洗?

士多啤梨和藍莓等水果不能去皮,宜怎樣清洗?文嘉敏受訪表示,污染物如殘餘農藥有機會附在水果表面的籽或毛上,她建議用以下方法清洗:建議去蒂,並在水喉水底下沖洗20分鐘,已經可以去除大部分污染物。她亦提醒消費者,應選購可靠供應商,清楚水果來源才購入。

獲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其他文章:

魚類水銀|吞拿魚高水銀多吃恐傷腎喪命? 醫生列62種安全及危險魚類 附推介安全名單

菇類|食菇可改善皮膚乾燥? 營養師激推7款菇菌助減脂通便

 

熱門文章

小朋友受鼻敏症状困擾冇精神,無睡意、快見效鼻敏藥點揀好?
05-09
肝癌 | 年輕夫妻雙雙罹 肝癌 竟是排骨湯加1款調味料惹禍 醫生:含劇毒致癌物
04-29
不只是心理創傷! 醫生籲:懲罰性教育恐導致兒童 生長激素 受抑制
04-30
攜2歲女Uniqlo貨架上大便 網紅爸讚店內氛圍:異常適合無痛排便 事隔一日道歉揭真相
05-09
秀茂坪安達邨少女穿校服墮樓倒卧花槽 清醒送院
05-08

小朋友受鼻敏症状困擾冇精神,無睡意、快見效鼻敏藥點揀好?
2025-05-09
兒童健康|深圳8歲女童跳繩後腹部劇痛 一查 卵巢 竟扭了4圈似麻花|附常見症狀及預防方法
2025-05-09
兒童情緒|精神科醫生分享家長看 兒童情緒 3大盲點|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
2025-05-09
家居消毒|地板玩具暗藏細菌?推介家居清潔神器 兒童寵物用具適用 天然潔淨防菌更安心
2025-05-09
以為年輕/瘦就不會 高血壓 ?名醫破解 3 大迷思:「內臟脂肪」更傷心血管
2025-05-07
研究顯示:母親 肥胖 ,孩子肥胖風險增4.36倍!醫生分享5步驟 讓全家一起健康
2025-05-02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