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7
一些平常買到的食物,竟然會造成一宗悲劇?早前澳洲一名5歲女童坐車回家途中,一邊進食平時最喜歡的零食——熱狗腸,卻因食物 哽塞 ,導致她無法呼吸窒息死亡。
這名女童是5歲的Imogen,事發於今年1月16日,她像平日般上完游泳課,由媽媽Samantha接回家;Samantha憶述當時經過熟食店,Imogen表示要5份熱狗腸,自己要食2份,其餘3份給哥哥。
Imogen坐車回家期間,一邊與媽媽談天,一邊進食熱狗腸,突然用奇怪的聲音叫「媽媽」;Samantha回頭一看,發現女兒被熱狗腸 哽塞 ,於是叫她咳出來,並立即將車停在路邊,利用學過的急救訓練,試圖取出卡在喉嚨的熱狗腸,同一時間她報警救助,附近亦有路人前來幫忙,「那時我看到她的嘴唇變藍」。
由於女童所住的小鎮召喚救護車服務需要一段時間,Samantha決定自行開車將女兒送院,5分鐘路程到達後,她大叫「她要氧氣,她的嘴流血」,可惜經過1小時搶救,Imogen仍然不幸離世。媽媽Samantha形容Imogen是一個「美麗」的女孩,自小喜歡返學,亦愛幫助別人,夢想成為一名獸醫;她與丈夫育有4名孩子,誕下Imogen前她曾經歷流產,因此整個家庭對女孩的離開感到傷心。
面對女兒離開,Samantha看到處理兒童 哽塞 急救的需要,於是發起眾簿,希望籌集資金購買相關急救設備於國內地區的學校,同時設立「Imogen’s Mission」組織,教育大眾認識處理兒童 哽塞 的急救方法。
^面對女兒離開,Samantha看到處理兒童哽塞急救的需要,於是發起眾簿及設立「Imogen’s Mission」組織,籌集資金購買相關急救設備予國內地區學校,以及教育大眾認識處理兒童哽塞的急救方法。(「gofundme」網站截圖)
哽塞有可能令患者無法將空氣吸進肺部,造成窒息,所以如遇到哽塞意外,必須立即施行急救,以免患者缺氧及死亡。根據香港醫務衞生局的資料指,兒童哽塞有以下處理方法:
步驟一:如果孩子清醒,可鼓勵他嘗試咳出異物,然後張開口部檢查,並嘗試取出口腔內鬆脫的異物。
步驟二:如不成功,可讓孩子向前彎,使頭部低於肺部,用掌根拍打其背部(肩胛骨之間)五次,以協助他咳出阻塞物。
步驟三:完成後,立刻檢查口腔,看看異物是否已鬆脫。假如異物仍哽塞氣道,可轉用環抱推腹法:站在孩子背後,一手握拳,虎口向內,並放於他腹部肚臍之上;另一隻手則握住該拳,並迅速向內及向上擠壓孩子腹部五次。
步驟四:完成後,立即檢查口腔,把已咳出的異物除去。如不成功,可重覆步驟二及三,直至異物咳出為止。
步驟五:假如孩子不省人事及心肺功能停頓,應立即施行心肺復蘇法,並從速召援,將孩子送院治理。
步驟六:當阻塞物被取出,而孩子的呼吸又恢復正常,則可把他置於復原卧式,並安排入院治療。
至於處理嬰兒哽塞,則有以下方法:
步驟一:將嬰兒俯伏在你的前臂上,使其頭部向下。然後用大腿承托前臂及嬰兒,用另一隻掌根連續拍擊其背部(肩胛骨之間)五次。
步驟二:不成功的話,將嬰兒身體翻轉。在胸部快速壓5 次。(手法與嬰兒心肺復蘇法相同,用兩隻手指放在乳線和胸骨的十字連線下。)
步驟三:反覆重覆以上兩個步驟,直至嬰兒吐出阻塞物。
步驟四:如嬰兒昏迷不醒及心肺功能停頓,應立即施行心肺復蘇法,並從速召援,將嬰兒從速送院。
處理小朋友哽塞,有以下注意事項:
1. 用手取出哽塞在氣道的異物時,必須小心,以免把異物愈推愈深。若看不見異物,就不要強行挖取,這會損害喉嚨,使其腫脹,氣道就會更加縮窄。
2. 腹部推壓法有可能傷及內臟,故此,只有在拍背法無效時,才建議採用這方法。
3. 推腹法只可用於一歲或以上的兒童。
小朋友好奇心重,喜歡將東西放進口中探索,容易誤吞異物造成哽塞;另外,小朋友進食時若未有加以咀嚼,或狼吞虎嚥,亦容易引致哽塞。局方資料便提供以下 個小錦囊:
1. 適當選擇食物,將食物切碎方便吞嚥
2. 教導孩子不要狼吞虎嚥
3. 教導孩子進食時不要說話
4. 注意家居安全,以免孩子誤吞異物
來源:kidspot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