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尚達】PISA全球能力指標 港生或輸蝕

2016-06-21


每三年舉行一次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畫(PISA),去年完成的評估料於本年底公布研究結果。以往港生在PISA表現大勇,數學能力排名第三,閱讀與科學能力均排名第二,但PISA在一八年起增加「全球能力(Global skills)」新指標,了解學生在洞悉全球化與包容多元文化等方面的表現。有教育界友好同程尚達傾開,指新增兩項指標是港生最弱一環,相信對日後排名或加添變數。

及早準備 迎接未來

英國傳媒報道,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教育和技能總監暨PISA負責人安卓.施萊瑟稱,PISA在一八年起新增「全球能力」指標,認為在文化、政治和經濟皆邁向全球化趨勢下,須提前為學生作準備,尤其培訓學生面對多變社會時,仍可保持處之泰然的人格特質,與來自多元背景的人才共事的能力。

按照PISA最新計畫,「全球能力」定義是從多元觀點分析全球及跨文化議題的判斷能力;能理解偏見如何影響對自身及他人的觀點、判斷與詮釋;能夠公開、有效地與不同背景的夥伴溝通。OECD更列明詳細指標,包括關心平等、族群凝聚與持續發展三大範疇,簡言是學生是否具備理解國際新聞、分析全球化議題的能力。

PISA是針對十五歲學生,即相當於本港中三生基礎能力與學習因素的評估。有教育界友好同程尚達傾開,認為本港在初中開設綜合人文科或生活與社會科,理應涵蓋全球化議題,「比如生活與社會科,有把經濟全球化的影響、香港作為『全球城市』的社會特徵列為中三課程內容,亦有強調尊重不同背景人們的『寰宇一家』專題。」

議題離身 認知不足

友好指課程有提及,不代表學生熟悉,事實上,全球化議題向來是港生最不熟悉的部分,「比如最近英國舉行脫歐公投,相信他們未必知道支持留歐與脫歐兩派陣營所持立場,全球化議題對學生畢竟離身。」友好指,本港學校受課程與課時所限,難以做到OECD建議增加學生參與國際會議,讓他們接觸與分析不同文化差異的建議,「就算學校取錄非華語生,港生融合程度也因人、因校而異,文化包容度仍有待提高。」

以往PISA看重是學生在閱讀、運算與科學的硬實力,忽略人文議題分析與理解的軟實力,今次調整方向更強調全人發展,如何影響各地排名,相信是家長與教育界最為關心。

作者:程尚達

獲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林村公立黃福鑾紀念學校 舉辦「『寵』愛校園」生命教育活動 培養學生愛心與責任感
05-10
N班學費 |九龍區154間幼稚園 N班學費 一覽
08-01
慈幼學校開放日6月中舉行 課程介紹、「不插電編程賽」及攤位遊戲
05-13
《東張》何太宣布將離婚!稱義務為何伯追450萬呻「白做」:3個月後就自由喇
05-12
為圓血癌兒子心願求「特權買Switch 2」 遭任天堂拒絕 媽媽怒轟:無人情味
05-13

循道學校 小六生上堂玩瑜伽 趣味學習橋樑工程知識
2025-05-14
港澳信義會明道小學 「Time to Shine聯校匯演」展現教育成果:Everyone is a Super Star
2025-05-13
林村公立黃福鑾紀念學校 舉辦「『寵』愛校園」生命教育活動 培養學生愛心與責任感
2025-05-10
聖若望書院 與聖比斯公學簽署夥伴學校 小五學生可到英國當1年寄宿交流生
2025-05-09
幼稚園停辦| 綠茵幼稚園浪澄灣及東涌分校將於7月底停辦
2025-05-08
聖公會白約翰會督中學 奪機械人世界賽殿軍 刷新香港學校紀錄
2025-05-07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