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賽馬會升小銜接計劃 與學校攜手共建優質銜接配套

2023-05-12


小朋友從幼稚園升上小學,在生活規律、學習模式、社交情景等各方面都要經歷改變及挑戰。為全方位支持學校幫助小一生適應,香港教育大學(教大)幼兒教育學系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下,推出「教大賽馬會升小銜接計劃」,每年為15所小學提供「校本支援服務」,包括教職員培訓工作坊及到校諮商服務,協助校方推動小一適應的支援及家校合作措施,有助學生升小銜接和適應,對小朋友日後發展有莫大裨益。

疫下小一生缺乏校園生活經驗

天水圍循道衞理小學正是其中一間曾參與「校本支援服務」的學校。負責處理校內升小事務的鍾君玲副校長及參與教職員培訓工作坊的黃穎琪老師,皆表示計劃幫助學校向新晉老師和家長傳授相關教養技巧,成功推動家校合作的發展,讓教學團隊與家長們建立默契,攜手幫助小朋友適應校園生活。

▲應屆小一生在幼稚園期間經歷長時間停課,缺少與同學和老師面對面交流的機會,為了提升學生的社交和情緒調控能力,家長和學校的幫助是必不可少。

受礙於疫情,長時間的在家學習亦讓學生在學習和書寫訓練程度不一,面對突如其來的功課亦會感受到壓力。教師們除了需要重新建立他們對課堂常規的認知和理解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還要關顧他們在新校園的社交和情緒狀況,幫助他們適應日常校園生活。

對年紀較小的小朋友而言,他們較難理解和接收複雜的指示,導致難以遵守指示和規則,這是家長和新晉教師比較容易忽略的細節。黃老師表示:「教職員培訓工作坊的講師向老師們傳授如何把指示傳遞得更直接和具體,從而逐步培育小朋友的執行力。較為資深的教師亦能透過兩節『校本小一家長講座』學習成為一名領導者,引導家長和新晉老師識別小一生的實際需要,幫助小朋友完成升小銜接。」

助家長領略親子相處之道 促進家校合作

家長對於正在適應校園生活的小一生而言,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家校合作是升小銜接的重要一環。黃老師解釋道:「校本小一家長講座可以協助老師,讓家長理解他們的角色,幫助小朋友克服升小時面對的困難,例如他們可以在家中與小朋友預先模擬學校的日常規範,如在圖書館中應保持安靜,讓他們在踏進校園之前已經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大大減低他們在學校面對時的無助和困惑。」

▲黃老師表示:「透過資源套內的桌上遊戲,他們可以演練如何處理在校園日常中遇到的困難和社交問題,對適應校園生活有很大幫助。」

在校本小一家長講座中,講師讓家長分組進行活動,並讓他們以輕鬆有趣的方式領略親子相處之道,過程中老師亦能更確切了解家長面對的困境,在日後提供更適切的配合。另外,教職員培訓工作坊亦設有兩節主題與家校溝通及支援家長參與相關的內容,協助教師了解家長的需要,幫助他們與家長建立良性互動和溝通,從而提高他們對升小銜接的重視,進一步加強家校合作。

活用資源套 助小一生適應小學校園

在與教大的導師進行深度交流後,鍾君玲副校長亦表示:「以往學校亦相當重視小一學生的銜接,這次到校諮商服務除了讓資深和新晉的一年級老師、社工接受培訓外,學校亦留意到計劃提供的資源套,以工具和方法為切入點,為家長提供協助,在過程中家長亦可以運用資源套,以遊戲或活動的方式幫助小朋友適應校園生活,繼而促進親子互動和建立良好關係,所以校方亦盡力幫助家長學習運用資源套,以協助提升他們的親職技巧,讓其子女盡快適應小一生活。」

▲鍾君玲副校長表示「教大賽馬會升級資源套」使學校受到啟發,領略到可以從工具和方法入手幫助家長,繼而開發校本教材套,教導小朋友認字和練習筆順,適應小學的學習步伐。

建積木牆鍛鍊小肌肉 增強校園歸屬感

學校留意到很多小一生因為需要長期在家中上網課以致小手肌肉缺乏訓練,對於一些如「夾波子」之類的動作感到吃力。因此,在教大專家的建議下,學校善用計劃提供的校本津貼,在小一課室中增設「積木牆」,讓他們每天在導修課及課餘時間與同學一起砌積木,幫助他們補足小手肌訓練和提升社交能力,逐步建立對校園的歸屬感,讓他們更喜愛上學。

另外,學校亦持續舉辦更多校內外的家校協作活動,讓家長和老師保持緊密的合作關係,家長亦能學習更多管教技巧,舒緩因教養負擔而造成的壓力和焦慮,順利渡過完成小一銜接。

▲學校在小一課室中增設「積木牆」,除了彌補小一生在小手肌訓練上的不足外,更重要是希望他們在砌積木的過程中,與同儕建立友誼,建立對學校的歸屬感。

小一生的3大適應困難

香港道教聯合會雲泉吳禮和紀念學校一直非常重視幼小銜接,負責在校內推動升小適應的鄧淑媚主任解釋,過去幾年有不少新晉老師加入,他們同樣面對接觸和教導小一學生的實戰經驗不足問題,學校因而決定參與「教大賽馬會升小銜接計劃」的「校本支援服務」。透過參加教職員培訓工作坊,新晉老師可更理解及明白升小銜接的重要性,從中學習到相關技巧,助小朋友適應小一生活。

▲鄧主任指,學校本身都很著重學生的融入、升小銜接,參與「校本支援服務」,有助提升教職員、家長更對學校方向的理解及參與。

鄧主任觀察到,小一學生主要面對三大問題,最初是自理能力較弱,接著或會出現情緒、社交上的困難,最後就是學業是否能趕上進度。即使是執書包、寫家課冊,甚至是上洗手間等事情,小一學生未必能自行處理,需要花很長時間去學習及適應。「例如收拾書包時,會把櫃桶內的東西一拼抽出,以致所有物品都掉在地上,再慢慢拾起;或如廁後未能清理。」鄧主任說﹕「而因為疫情關係,小一生之間的能力差異較幾年前明顯。」

▲「教大賽馬會升小銜接計劃」分階段向全港小一生免費派發一系列共三套、實證為本的「教大賽馬會升級資源套」,從三大範疇支援小朋友適應小學生活。在教職員培訓工作坊中,講師亦會介紹資源套,讓老師派發給學生時,同樣可以講解用法、玩法,吸引小朋友使用。

工作坊成新舊教師交流平台

為全面照顧小朋友需要,學校安排一年級每班有三名年資不同的班主任,能夠互相補足。鄧主任指,學校安排新舊老師同時參加教職員培訓工作坊,藉著講師的實例分享,與及小組的討論,在這平台互相交流實戰經驗,共同探索幫助學生面對適應困難的最佳方法,應用於日常教學、班務處理之中。

增家長投入感家校合作助學生適應

八節培訓工作坊當中有兩節會邀請家長參與,由老師領導家長進行討論,共同學習支援小朋友適應小一生活。曾參加工作坊的家長,更深刻知道學校特別重視幼小銜接,並感染到身邊其他家長,投入參與小朋友的校園生活。「當學校恢復全日制時,不少家長義工到校幫忙派飯,陪伴小一生吃午膳,又教小朋友飯後清理、洗手等等。」鄧主任說﹕「家長投入感高,小朋友自然更易融入學校生活。」

有了實踐機會,老師能掌握跟家長的溝通技巧,聆聽他們訴說照顧孩子的困難,彼此商討解決方法,同時也可以更有效地將信息傳遞給家長。

到校支援服務專家協助選擇教材

除了教職員培訓工作坊,「教大賽馬會升小銜接計劃」更會安排專家三次到訪參與「校本支援服務」的學校進行諮商,協助學校制定小一適應及家校合作措施。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高級講師兼副系主任陳寶蓮博士,就如何運用計劃提供之津貼,與鄧主任進行多次討論。「陳博士會給予意見,告訴我們小一生喜愛哪些活動。」

▲學校按照陳博士的建議,利用「教大賽馬會升小銜接計劃」的校本津貼,購入多款桌上遊戲,例如飛行棋、層層疊、情景分享咭等,多方面強化小朋友應付小學生活所需能力,包括溝通協作力、執行力、專注力等等。

▲不少一年級家長最擔心的,是子女是否能趕上學業進度。學校以有趣的主題設計一系列校本幼小銜接課程,並運用「教大賽馬會升小銜接計劃」提供的津貼製作教材,向來年升小的幼稚園生提供合共30節、每個星期1節的語文及數學網上課堂,為他們打好基礎,更順利銜接小一課程。

▲學校透過計劃校本津貼增添了多國文化體驗課程的用具及佈置,並於各樓層空間打造不同國家的文化區,其中正門設置世界地圖,在二樓設置英國區、四樓澳洲區、五樓意大利區,有助於推行多國文化課程,以配合學校方針。鄧主任認為,多姿多彩的校園活動,能令小一學生更喜歡上學,自然也容易適應小學生活。

「教大賽馬會升小銜接計劃」的「校本支援服務」在開展的兩年中,已為超過220名教職員提供小一銜接的專業培訓。為了延續及擴大「校本支援服務」的果效,計劃亦於第二年推行「學校夥伴同行計劃」,為31間夥伴學校與參與「校本支援服務」的學校建立溝通平台,互相分享優化校內升小銜接措施及舉辦升小銜接活動的經驗。計劃更為夥伴學校提供升小銜接資源,以助學校舉辦校本家長講座及培訓教師,循多方面支援小一生順利銜接。

欲了解更多學校及專家導師對「校本支援服務」的分享,請進入以下影片連結:https://youtu.be/eAFyibLn4lM,或掃描下方的二維碼。

校本支援服務:訪問分享

熱門文章

優才書院 DSE/IB成績斐然 畢業生獲英國劍橋錄取 主辦國際經濟奧林匹克比賽 港隊奪一金五銀四銅
11-13
TIMSS科學排名|港生重返全球十大 小四數學跌出三甲
12-05
馬鞍山崇真中學 | DREAM BIG, ACT NOW!! 校園大改造 融合6C教育 為學生 「築夢」
11-25
14歲少女懷孕產子 男友失蹤 月靠$6,750養大兒子 單親媽媽 :沒孩子陪伴絕對沒法活下去
12-04
珍惜生命│ 麗瑤邨 男子墮樓不治 死者為優才書院小學前校長
12-04

保良局鄧碧雲紀念幼稚園撥額外資源 增聘外籍英語老師至6人
2024-12-05
TIMSS科學排名|港生重返全球十大 小四數學跌出三甲
2024-12-05
直資|直資創知中學營運儲備超上限 校長:學費總收入20%撥作獎助學金
2024-12-03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2025 | 九龍華仁 簡介會逾1500人次登記 校長指面試需具清晰思維
2024-12-02
大專︱研 抗藥細菌試劑 中大生iGEM奪金 冀助中低收入國家醫護「對症下藥」
2024-12-02
DSE|內地 高校 招生計劃即日起接受網上報名 12.31截止
2024-12-01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