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力驚人|媽媽群組24家庭到Party Room為1歲B慶生 17個家庭集體屙嘔入院 媽媽質疑場地衛生欠佳所致
2023-07-11

諾如病毒 (諾沃克病毒)是一種高傳染性病毒,可引致急性腸胃炎,患者會出現嘔吐、腹瀉、發燒等症狀。日前有媽媽向《東張西望》投訴指,參加一個媽媽群組發起1歲BB慶生聚會後,24個家庭共70多人中,17個家庭的大人及BB出現屙嘔情況,部分更嚴重至入院吊鹽水,及後確診感染 諾如病毒 ;該名媽媽懷疑是聚會場地Party Room的衛生情況欠佳,才導致感染。
Party Room回應指,涉事聚會的上一場客人未有出現集體屙嘔情況,故認為事主的感染非場地不潔導致,同時引述衞生署指「人傳人」的機會較高,但為讓客人放心,因此停業3日作徹底清潔,並承諾日後加強消毒。
媽媽群組24家庭到Party Room為1歲B慶生 17個家庭集體屙嘔入院 媽媽質疑場地衛生欠佳所致:
- 日前有媽媽向《東張西望》投訴指,參加一個媽媽群組發起1歲BB慶生聚會後,大人及小朋友集體出現屙嘔情況。(影片截圖)
- 投訴人Y小姐指,24個家庭共70多人中,有17個出現感染症狀,及後確診感染諾如病毒。(影片截圖)
- Y小姐指,懷疑是聚會場地Party Room的衛生情況欠佳,才導致感染。(影片截圖)
- Y小姐指,該Party Room場地細小,目測認為只能容納30至40人,並形容飲水機旁邊是廁所,兩者之間沒有門、只有幕簾,導致廁所並非封閉空間。(影片截圖)
- Y小姐又指,廁所內洗手盆有鏽跡、沒有消毒皂液,而場內亦沒有消毒設施。(影片截圖)
- 涉事Party Room。(影片截圖)
- Y小姐續指,星期日前往聚會,小朋友於星期一已經出現屙嘔情況,而大人亦同樣「中招」。(影片截圖)
- 24個家庭中有17個出現感染症狀,更有小朋友需要入院。(影片截圖)
引述《東張西望》報道,投訴人Y小姐指,於一個媽媽群組中,有媽媽表示認識葵興一間Party Room的老闆而有優惠,故此安排24個家庭共70多人,為20多名1歲的BB慶祝生日。
然而Y小姐指,該Party Room場地細小,目測認為只能容納30至40人,並形容飲水機旁邊是廁所,兩者之間沒有門、只有幕簾,導致廁所並非封閉空間;她又指,廁所內洗手盆有鏽跡、沒有消毒皂液,而場內亦沒有消毒設施。
Y小姐續指,星期日前往聚會,小朋友於星期一已經出現屙嘔情況,而大人亦同樣「中招」,24個家庭中有17個出現感染症狀,更有小朋友需要入院。同樣參加聚會的L小姐指,即使小朋友服食止嘔藥亦沒有用,而且未能進食,需要入院吊鹽水;小朋友的糞便樣本驗出有諾如病毒,由於其傳染性強,故此她「本身沒有事,很快亦被傳染」。
報道訪問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指,諾如病毒是一個「非常高傳染性的病毒」,可以存在身邊周圍環境一段長時間,「最有效的清潔方法一定是稀釋的漂白水」。
- 同樣參加聚會的L小姐指,即使小朋友服食止嘔藥亦沒有用。(影片截圖)
- L小姐指,小朋友未能進食,需要入院吊鹽水。(影片截圖)
- L小姐指,小朋友的糞便樣本驗出有諾如病毒。(影片截圖)
- 由於諾如病毒傳染性強,故此L小姐指「本身沒有事,很快亦被傳染」。(影片截圖)
- 有感染諾如病毒的小朋友嚴重至入院吊鹽水。(影片截圖)
《東張西望》就指控向該Party Room的負責人黃小姐查詢,她坦言「如果場與場之間都做快清潔,那就不用做生意」,並指每次大清潔要1、2日才能做到;然而,她認為可能有人感染病毒後進入場地,導致今次集體感染。
「我覺得今次事件並非場地污糟而導致,而是有人感染後不知道,而帶入來。因為上一場客人並沒有出現這種集體屙嘔情況,衛生署亦指不需要停業,只要做好清潔消毒就可以」,但該Party Room為了客人放心,亦主動停業3日,每一日清潔消毒。投訴人Y小姐補充指,不排除「人傳人」情況,但認為場主亦有責任提醒,亦應處理人數限制問題。
該Party Room多日來於社交平台回應指,事件發生後3日,「已作最大努力去清潔消毒及『吸走頭髪』,每日用漂白水、漂白水、清水、消毒噴霧,4個程序清潔每個角落及『吸走頭髪』」,強調場地具口碑,開業自今「客人回頭率非常之高」,而徹底清潔消毒後未再接獲客人出現屙嘔情况;同時,亦引述衞生署指「人傳人」的機會較高,希望涉事家長能夠息事寜人,不要再針對場地,並祝福早日康復。
- 《東張西望》就指控向該Party Room的負責人黃小姐查詢,她坦言「如果場與場之間都做快清潔,那就不用做生意」,但為了客人放心,亦主動停業3日,每一日清潔消毒。(FB截圖)
- 該Party Room多日來於社交平台回應指,事件發生後3日,「已作最大努力去清潔消毒及『吸走頭髪』,每日用漂白水、漂白水、清水、消毒噴霧,4個程序清潔每個角落及『吸走頭髪』」。(FB截圖)
- 該Party Room多日來於社交平台回應指控,其中就「廁所無門」一事,發帖反駁。(FB截圖)
- 該Party Room強調,場地具口碑,開業自今「客人回頭率非常之高」,而徹底清潔消毒後未再接獲客人出現屙嘔情况。(FB截圖)
- 該Party Room引述衞生署指「人傳人」的機會較高,而投訴人Y小姐補充指,不排除「人傳人」情況。(影片截圖)
- 但Y小姐認為場主亦有責任提醒,亦應處理人數限制問題。(影片截圖)
- 涉事Party Room。(影片截圖)
諾如病毒成因及傳播途徑
根據本港衛生署資料,諾如病毒常引致急性腸胃炎,亦是食物中毒的常見成因,通常與食用未經煮熟的貝殼類海產有關。諾如病毒有機會由以下傳播途徑感染:
- 諾如病毒傳播途徑
- 食用或飲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 接觸患者的嘔吐物或糞便
- 接觸受污染的物品
- 經嘔吐時產生的帶病毒噴沫傳播
以下行為有機會感染諾如病毒
– 食用或飲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 接觸患者的嘔吐物或糞便;
– 接觸受污染的物品;或
– 經嘔吐時產生的帶病毒噴沫傳播
亦常見於多人聚集之地,包括學校、安老院舍、酒店、遊戲設施場地及郵輪等,諾如病毒可引致急性腸胃炎爆發。 而所有年齡組別的人士均有機會受感染,冬季最為活躍。
諾如病毒 病徵+加速痊癒方法
衛生署指出,感染諾如病毒的病徵如下:
- 諾如病毒病徵
- 噁心
- 嘔吐
- 腹瀉
- 腹痛
- 輕微發燒
- 不適
出現以下情況可能中諾如病毒
– 噁心
– 嘔吐
– 腹瀉
– 腹痛
– 輕微發燒
– 不適
但衛生署補充指只要患者補充足夠水分,大部分患者會1-3天後症狀消失自行痊癒,抗生素對此病並無療效。
4類食物易有 諾如病毒
根據本港食安中心資料,外國有研究顯示約一半的諾如病毒感染個案是由食物引起的。以下4類食物是在國際間,常見比較容易受諾如病毒感染的食物:
- 4類食物 易有諾如病毒
- 貝類海產,特別是生蠔
- 未經烹調的蔬菜
- 沙律
- 冰塊
國際常見容易受諾如病毒感染的食物
– 貝類海產特別是生蠔
– 未經烹煮的蔬菜
– 沙律
– 冰塊
諾如病毒 高危人士 4類人容易感染
食安中心指出,諾如病毒約10-100顆粒已具傳染性,即使感染後亦不會產生長久的免疫力。諾如病毒傳染性高,染病率超過50%。因進食海產而爆發的諾如病毒腸胃炎的染病率可達 90% 。4類高風險人士如下:
- 諾如病毒高危人士 4類人容易感染
- 幼兒
- 老人
- 孕婦
- 其他免疫力較弱的人
諾如病毒高風險人士:
– 幼兒
– 老人
– 孕婦
– 其他免疫力較弱的人
預防 諾如病毒 3大方法
根據衛生署資料,沒有疫苗預防諾如病毒感染,但可參照以下方法預防腸胃炎,避免感染諾如病毒:
- 預防諾如病毒3大方法
- 預防諾如病毒3大方法
- 預防諾如病毒3大方法
- 預防諾如病毒3大方法
- 預防諾如病毒3大方法
- 預防諾如病毒3大方法
- 預防諾如病毒3大方法
- 預防諾如病毒3大方法
- 預防諾如病毒3大方法
- 預防諾如病毒3大方法
- 預防諾如病毒3大方法
- 預防諾如病毒3大方法
- 預防諾如病毒3大方法
- 預防諾如病毒3大方法
- 預防諾如病毒3大方法
- 預防諾如病毒3大方法
預防腸胃炎的方法
1. 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
–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尤其在處理食物或進食前及如廁後。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搓手最少20秒,用水過清並用抹手紙或乾手機弄乾。如沒有洗手設施,或雙手沒有明顯污垢時,使用含70至80%的酒精搓手液潔淨雙手亦為有效方法。
– 清理或處理嘔吐物及糞便時,須戴上手套及外科口罩,事後必須徹底洗手。
– 如出現發燒、嘔吐或腹瀉等腸胃病徵的人士,不應上班或上學及應向醫生求診。
– 患者或帶菌者切勿處理食物和照顧兒童、長者和缺乏免疫力的人士。
2. 保持良好的食物衞生
– 處理食物時應遵從食物安全五要點,即精明選擇(選擇安全的原材料)、保持清潔(保持雙手及用具清潔)、生熟分開(分開生熟食物)、煮熟食物(徹底煮熟食物)及安全溫度(把食物存放於安全溫度),藉以預防由食物傳播的疾病。
– 只飲用煮沸後的自來食水或出品自可靠商戶的樽裝飲品。
– 避免飲用來歷不明的冰塊所調製的飲料。
– 從衞生及可靠的地方購買新鮮食物,不要光顧無牌小販。
– 一般而言,可進食經徹底洗淨的水果皮。不過,如果希望減低患上疾病的風險,尤其是身處外地時,進食生的水果前應去掉外皮。
– 所有食物(特別是貝殼類海產)應該徹底煮熟才食用。
– 孕婦、嬰兒、幼兒、老人和免疫系統較弱等易受感染的群組,應避免進食沒有烹煮的食物(例如貝類海產,特別是生蠔)或食物內含有不會被煮熟的原料 (例如預製或預先包裝的沙律)。
3. 保持良好的環境衞生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 必須立即清理嘔吐物/糞便,及妥善消毒被污染的地方;清理期間,應安排其他人士遠離被污染的地方。
– 保持衞生設施和排水系統正常運作。
– 應妥善清潔及消毒患者曾使用的廁所和受排泄物污染的地方。
來源:《東張+》YouTube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