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升學】你適合到德國讀書嗎?

2017-03-17


近年有不少文章誇讚德國教育理念,又指德國出頗多諾貝爾得獎者云云,令更多父母及學生都想見識一下德國教育嘅成功因素。

在我角度看德國教育,德國教育制度及教育方法其實並非完善 。 有德國人認為制度過早將學生分類,亦有人認為升學選擇過於複雜,更有人認為教學方法太輕鬆,各人對德國教育都有不同睇法。我認為最重要是教育方式及課程與學生的學習能力及進度脗合。

一間學校有不同類型學生,每個學習方法、進度都不同,要分教育好與壞並非單向只睇學校教育方法,而需要了解個別學生是否適合該學校教育方針同教法。例如:香港的精英教育對於天資聰穎的學生可能並非困難,但對於學習速度及理解力相對低的學生是較吃力。加上香港大環境偏向只重視精英,令教育制度偏向培育一類學生,學生揹上更多無形壓力。當然錯不在學生,亦非學校,只係配對上的錯。

有家長認為只要送子女到外地讀書便可以解決問題,其實並不正確,有不少學生於外地未完成學業就已回港,原因?外地教育根本並不適合某些學生。

以德國為例,德國教育理念與香港不同,形成德國學生學習態度與香港學生存在差距。首先,德國除了基本九年免費教育,德國父母並不會強迫學生學習。德國觀念覺得免費教育雖是學生的權利,但學習的慾望應該由學生自發,勉強不來。因此德國學生培養出一種獨立的學習模式,不論在高中或大學,德國學生若於學術上碰上樽頸,都要採取主動向教師請教,尤其補習社於德國並不普遍,學生更加需要把握機會於校內發問。這種自發性的求學心態及自理能力, 香港學生都相對缺少。

長年累月的「死記爛背」讀書模式更加令香港學生於創新思維及獨立思考方面比德國學生遜色。德國課堂上非常鼓勵學生表達意見,透過討論去深入了解課題,學生的表達能力亦可以提升,而教師則透過學生的觀點評估學生對科目的理解。這類課堂上的討論對於被動及內斂的學生需要一定時間去習慣。

家長為子女挑選合適的外地升學選擇時,亦應該了解子女的適應能力及提供適當的心理輔導,避免將海外升學過份理想化。

作者:Dietrich Thoss (托斯德國教育服務)

其他文章:

【隔離飯香】德國教育制度解說

【德國升學】大學免費,中學要俾錢架!

 

 

熱門文章

禁哈佛收國際生|中國留學生一日驚魂 自嘲由尖子淪為「哈佛難民」
05-25
特朗普政府禁止 哈佛大學 收錄國際生 校方斥違法 法院禁驅逐學生
05-23
英國升學|10間物有所值的 英國私立學校
05-23
簡淑兒麥大力婚禮照曝光 多年來愛得低調終意大利完婚
05-25
張栢芝 育兒有方獲讚!18歲Lucas學霸兼籃球健將 15歲Quintus任排球隊長帥氣逼人
05-23

趙薇女兒瑞士留學讀邊間學校?揭秘頂尖貴族學校 艾格隆學院 (Aiglon College) 每年費用88萬起|歐洲升學
2025-05-13
全球最佳 理學院 |國際教育這條路
2025-04-17
美國入境簽證監管更嚴格 選擇美國以外的優質 STEM大學 |陳筱芬教育博士
2025-04-10
遊學團 合集2025 | 盤點20大暑假遊學團/夏令營 全面提升子女語言、交際、軟實力
2025-03-16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哈佛包攬15個學科第一 香港6大學科位列全球Top 10
2025-03-12
愛爾蘭 超越四大成熱門留學目的地 新辦「網紅」學士課程大受Z世代歡迎|陳筱芬教育博士
2025-02-25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