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仔爸與返工媽】嬰幼兒用品 反映家長教養哲學
2017-05-29

為迎合家長需要,商家推出很多嬰幼兒用具,例如抗地心吸力碗、不倒匙羮、360杯、自動出水飲管杯等,令湊B更「簡單方便」。
阿豬媽都曾出於好奇而買過一兩件神奇產品,個人結論是……..孩子的用品還是愈簡單的愈好,既省錢又省時。
對阿豬媽來說,孩子的用品是沒有「專用」的,只有「合用」的,那可以減少孩子和家長適應新產品的精神和時間。那麼,為阿豬準備用品時,我們會考慮甚麼呢?
1. 功能一步到位
以飲水為例,阿豬沒有用過鴨嘴杯。由一歲左右開始,我們就讓他直接用杯和飲管,因為這兩樣是長大後真的會使用的。
坊間有些step 1, 2, 3, 4 飲水器具,令孩子一步步學會飲水。可是,與其讓孩子要適應幾次,產品買多幾次,那何不一步到位?可能家長會有疑問:一歲孩子可以用杯嗎?答案是:可以的,不要小看他們的學習能力。
固體食物也一樣,與其將攪碎的食物放在特製的咀嚼訓練器中,倒不如正正經經讓孩子咀嚼硬度合適的食物。
2. 物料安全多元化
以餐具為例,大人會用到的物料,離不開玻璃、不鏽鋼和塑膠。只要是安全的,我們都讓阿豬用。說到玻璃,不怕孩子打爛嗎?不用擔心,是一定會打爛的(即使是成年人也會不時打爛玻璃吧)。我們就是要讓孩子知道東西是會爛的,打爛多幾次,自然懂得小心使用。當然,一切安全至上,家長也要按孩子的能力和自己的接受程度調適。
3. 尺寸形狀適合幼兒
物料和功能是大人版,但幼兒手仔細,要選尺寸迷你合用的。孩子熟習用具的基本操作後,就可以讓他們使用不同形狀的用具,最終目標是任何餐具都手到拿來。例如一開始時使用手柄防滑、角度可調的匙羮,熟習後就可以用各式各樣的普通匙羮。
4. 合乎常理
用飲管要用力才能喝到東西,轉動匙羹就會濺出食物,反轉碗碟就會打翻食物……這些常理都是孩子需要學會的,而日常生活的經驗就是學習機會。任何因顧及方便而違反常理的設計,都在剝削孩子的學習機會,「抗地心吸力碗」就是一例。
5. 配合發展
現代社會講求快人一步,商家也設計不少嬰幼兒產品來迎合需求,全方位揠苗助長。令孩子更快坐、更快企、更快跳、更快走路的產品,應有盡有。可是,孩子本身是否真的準備好成長?
設計貼心的嬰幼兒產品,確是忙碌父母的恩物。但家長不得不考慮,當中是否有些產品會為孩子的成長徒添波折。
蒙特梭利博士說,孩子心聲是「請你教我自己做」。我們的責任,是透過環境幫助他們成長和自立。就嬰幼兒用品而言,任何能配合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有助他們自立的,有恰當挑戰性的,都是好的用品。
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一隻匙羹,都在反映你的教養哲學,也影響孩子的成長。下次將用品帶回家之前,家長要深思。
作者:阿豬媽@湊仔爸與返工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