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灼祥校長.吳志森對談】 收火氣 採懷柔 親子保持通話 (二)

2015-07-21


(續)
通識科範圍「浩瀚」備戰難
張: 你的大女是首屆文憑試考生,很多家長為了避開新高中課程而送子女到外國唸書,不想成為試驗品。你對今屆文憑試有何看法?

吳: 當然是辛苦,通識科的課程設計不合理,內容太廣泛,簡直是「浩瀚」,沒法準備。

張: 中學生掌握不來?

吳: 我也掌握不了。例如「十二.五規劃」,要我跟你說,我也要先做一點資料搜集。她只是十多歲的年青人,要跟她講那麼深奧的事,變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硬記資料,很辛苦。尤其是要考試,我認為很荒謬,這一科沒有辦法考試。

張: 有關通識科考試,當年我曾提出反對。通識科的本意是好的,就像IB課程的Theory of Knowledge,但不用考試,只須做研究、寫報告,(通識科)給予ABCD評級是沒有意思的。當大家去想答案如何能討好(閱卷員),已令通識科失去意思。我知道現有一些通識科的天書,這樣真的不行。

吳: 我聽老師說有NGO提供套餐,讓學生參加三日兩夜營,附近有可供考察的地方,會將資料全部給你,一齊做一個標準化的project。香港很多事都會「異化」,要是通識科不考試,有可能發展成這樣。我聽完吐了一口涼氣,(學習)不應像工廠般生產project。

張: 曾聽過有小學生做project做到像大學生的project般,可能是父母協助做。其實學校要求很簡單,只是要學生找資料寫下來,一頁紙已可,最重要是自己寫和思考的過程,總好過有十頁但不是自己做。

吳: 只要家長知道是計分和對升班排名有影響,一定會發展成這樣。這是一個悲劇!

子女要超越父母 壓力大
張: 你主持電視、電台節目時嬉笑怒罵,女兒如何看待?她們是看你在電視上的表現,還是現實中的表現?

吳:她們可以分辨得到,知道哪時是工作的role,哪時是父親的role。她們知道爸爸是很留意政治、時事的人,會評論政治、時事,對新聞有興趣;日常生活我如何看她們,對她們有何要求,她們亦很清楚。

張: 你的女兒有一天想做搞笑新聞,你有甚麼想法?

吳: 其實我不想我的工作、角色,影響她的選擇,我希望她的前路是開闊的。閒聊時我有問過她,喜歡做記者、新聞嗎?她說不喜歡,因為辛苦、危險、壓力很大。

張: 有人說父女關係比母女關係較好,母子關係又比母女關係好,你家是否這種情況?

吳: 差不多,不覺得(女兒)特別親近我,我們關係比較等距。有說「無仇不成父子」,可能父子間有競爭,兒子會想是否可以超越父親、是否有能力超越父親,形成一道張力。我父親是體力勞動的一群,我進入大學,某程度已超越了他,不存在競爭問題。

張: 你這一代的父母,跟你上一代比較,哪個比較辛苦,又有甚麼不同?

吳: 性質不同。我父親那一代,最重要的是給子女溫飽,然後才有教育。我父親認為教育是必要的,多讀書有助改善生活環境,但溫飽才是首要。今天大家都已溫飽,家長要教孩子比自己再高一個台階,一定緊張得多。

張: 到你女兒那代人成為父母,要求豈不是更高?

吳: 這是一個大問題。我的女兒要超越我們,她們會有壓力,而我們亦有壓力認為她們應該比我們更好,變成無止境的追求。所以我常告誡自己,不可要求女兒超越我們。

張: 你兩個女兒的關係如何,存在競爭嗎?
吳: 她們相差了四年,吵鬧有時、競爭有時,這是必然的,但關係OK。尤其是當大女慢慢長大後,明白自己扮演某個角色,不能像妹妹一樣任性。

珍惜童年 拒為女兒鋪路
張: 現在這一代人,知識上雖然增加了,但置業及各方面比我們困難。我們這一代人,勉為其難可以供一個五六百平方呎的單位,但他們供不起。

吳: 所以我告誡自己,不要出現一代比一代要求高。朋輩中有人被謔稱「鋪路王」,(孩子)一出世就為他鋪路,鋪一條黃金打造的路,由playgroup、幼稚園、小學,一直鋪上去。父親在孩子十多歲時,為了networking(建立人際網絡)帶他打高爾夫球,希望兒子日後有求於世叔伯時,對方會記起早在孩子十多歲時已認識他。這種「鋪路」正是父親希望孩子可以超越自己。我認為這樣不好,童年時天真爛漫,要他打高爾夫球,認識一些很出名、有錢的人,何必呢?令他們失去了童年。

張: 我想起一件事,最近看電視,發現那些年輕女藝員的說話方式、聲綫很奇怪,完全跟我那個年代不一樣,學生也不是這樣。是不是她們認為這樣很有吸引力?

吳: 我不認為。最近有節目講「盛女」(《盛女愛作戰》),那些甚麼人生導師教女性要扮蠢、小鳥依人找男朋友。其實我家很久沒有看免費電視,我那時還講笑因為愈看會愈蠢,但我愈來愈信這講法。我因為要寫評論,才上網看一看,我真的不明白為甚麼那麼蠢的電視節目,收視會那麼高。我跟太太、女兒一起看,大家都皺起眉頭。居然教女仔去呃男性,一段關係隨時會十年八載,如何去呃呢?難道每日傾偈也要四十五度角?不可能!

總結
張:有一種說法,普遍小朋友都是由外傭湊大,家長要是對外傭不好,對孩子的影響頗大。

吳:所以我們在家時,任何情況下也要顧及身教。我常說,有時會覺得小朋友看不順眼,為何小朋友的態度會這樣?為何她對事情有這樣的反應?有時我靜下來細想,才發現(孩子的表現)很熟悉,因為我也是這樣,她是學我,她是我的一面鏡子。我會反問自己是不是我令到孩子變成這樣?所以在家很小心。所謂「言傳身教」,身教比說話更為重要。(二之二)

圖、文:親子王

熱門文章

樂華北邨單位3歲女童拍閘驚動街坊 驚揭40歲母親倒斃屋內4日無人知
05-23
屯門 山景邨墮石屎 擊中5歲幼稚園女生額頭 清醒送院敷治
05-23
9歲圍棋天才傳屢受家暴跳樓亡 曾輸棋遭父當眾責打
05-21
邱淑貞二女沈日搣甩Baby fat 一改低調作風 化妝後比家姐更似媽咪
05-23
懷孕17周穿羊水 孕婦拒放棄:寶寶還有心跳 成功安胎103天誕1.9公斤健康女嬰
05-22

張栢芝 育兒有方獲讚!18歲Lucas學霸兼籃球健將 15歲Quintus任排球隊長帥氣逼人
2025-05-23
林峯演唱會開鑼 相隔9年再踏紅館 4歲女正面容貌曝光似足爸爸
2025-05-23
樂華北邨單位3歲女童拍閘驚動街坊 驚揭40歲母親倒斃屋內4日無人知
2025-05-23
屯門 山景邨墮石屎 擊中5歲幼稚園女生額頭 清醒送院敷治
2025-05-23
邱淑貞二女沈日搣甩Baby fat 一改低調作風 化妝後比家姐更似媽咪
2025-05-23
四川2女輪流扮大肚與熱心路人 碰瓷屈司機「醫藥費」
2025-05-23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