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拆解血崩謬誤】適量汲取DHA有助胎兒腦部及眼睛發展 減早產及哮喘風險
2018-03-14

不少準媽媽都會做足功課,懂得在計劃生育前開始進補,惟坊間專為孕婦而設的營養產品種類甚多,其中最為惹人爭議的是「DHA」,雖然DHA有助胎兒日後智力及視力發展,但有傳聞指進食DHA補充劑有機會導致血崩。到底DHA是好是壞? 就等英國註冊營養師張智良為大家一一拆解。
DHA可減低胎兒日後患哮喘、鼻敏感風險
張智良指出,DHA屬於奧米加3(omega-3)脂肪酸的一種,是對胎兒腦部及視力發展非常重要的營養素之一,有效減低嬰兒出現早產的機會;此外,有研究發現,媽媽進食適量DHA可減低產後抑鬱的風險[1] [2]。並對預防號稱「孕婦隱形殺手」的妊娠毒血症有幫助[3]。臨床研究發現,在懷孕期有進食魚或魚油習慣的媽媽,比起沒有吃魚或魚油的媽媽,其子女相對較少使用哮喘或鼻敏感的藥物,患有哮喘或鼻敏感的機會亦明顯較低[4],反映DHA有助預防嬰幼兒敏感。
適量進食DHA不會有血崩風險
有部分準媽媽因為坊間傳聞指DHA補充劑會導致血崩,即使魚類進食量不多亦不敢服用DHA補充劑。張智良指出,奧米加3脂肪酸有助降低血凝固指數、減少血塊形成,因而普遍認為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幫助。至於有說進食魚油補充劑會導致血流不止的傳聞,張指出因適量使用DHA補充劑出現此情況不太可能會出現。因為要進食非常大量的EPA及DHA才有機會明顯影響血液凝固的機能,在影響血液凝固前可能已出現腸胃不適及肚瀉等不良反應,用家應會即時察覺。張智良表示,他反而較擔心孕婦在某些維他命方面的攝取量會超標:「不少準媽媽抱著『人買我買』的心態,道聽途說哪一隻補充劑較好就服用多種補充劑,往往不知道部分產品的營養素可能會重複,有機會累積超過建議劑量,例如坊間一些不是專為孕婦而設的補充劑如魚肝油產品可能含有大量維他命A,攝取過量維他命A會有畸胎風險,絕不能掉以輕心!」
孕婦不宜進食三文魚刺身
張智良指出,大部分在本地市場買到的魚都含有DHA,不過部分深海魚例如劍魚、藍鰭吞拿魚及旗魚的汞含量較高,可能不利胎兒或孕婦的健康。他特別提醒準媽媽要避免進食三文魚刺身來補充DHA,因為一般未經煮熟的魚類或刺身或含有李斯特菌,一旦感染可能會導致流產、胎兒夭折或早產。部分準媽媽本身怕魚腥味,或在懷孕期間有「孕吐」問題,口味突然改變,由原來愛吃魚變成抗拒吃魚,此時可考慮進食DHA補充劑以補不足。
選購商譽良好、具國際安全認證的DHA補充劑
坊間DHA補充劑產品種類繁多準媽媽應如何選擇呢? 張智良指沒有學說表示哪一款較好,因為不同來源的DHA結構是相同,功效應相若,例如大部分藻油的海藻是人工培植出來,而魚油一般會在製造過程中經過淨化雜質及監管程序,同屬安全。他奉勸大家應選購商譽良好、具國際安全認證如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及符合本地品質法例要求的DHA補充劑,產品質量會有保障。同時亦應遵循廠商指引的建議分量進食,不應胡亂加減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