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中作樂| 認知障礙 在身邊︳笨泥爸爸

2022-04-25


老媽八十多歲,聽覺失靈,身體病痛漸多,唯有長居老人院,幸得中心醫護工作人員悉心照顧,加上兄弟姊妹們輪流探訪,生活尚算安好。後來疫情出現,大部分時間不能真身探訪,我在第四波完結後成功爭取一次見面機會,發現老媽神智開始有點模糊,醫生診斷為患上輕微「腦退化症」,情況屬正常,畢竟年事已高。

說到「腦退化症」,以為離自己很遠,從前並不特別關注,今年忽然發現這詞語在身邊頻頻出現。除了老媽的狀況,早前為勞福局轄下「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創作兒童繪本,主題也選定了「認知障礙症」。為了寫好故事,我習慣上網搜尋相關資料,發覺自己對這種病症的認識實在淺薄。

認知障礙症又叫腦退化症、阿茲海默症或老人癡呆症,「阿茲海默」是約一百年前首先發現它的一位德國病理學家名字,其餘幾個都是病況的總括描述,當中以「認知障礙」較準確和中肯,故被大多數人採用。

患此症者一般為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女士佔約六成,徵狀為記憶力變差、失去方向感、判斷有困難等(最近我的記憶力變差,判斷亦有困難,有時懷疑自己是否也染病)。

其實除了親人,社區裏也有很多老人家患上此症。一般人可以幫忙嗎?絕對可以。這次我寫的故事名為《十兄妹之「了不起」爺爺和「記不起」爺爺》,講述主角小輝發現從前很「了不起」的爺爺,忽然變得事事「記不起」,在十兄妹協助下了解「認知障礙症」是怎麼一回事,並與社區人士合力,幫助爺爺和長者們應付種種困難情況。

繪本已上載至「社區投資共享基金」網站(電子書連結:https://bit.ly/3K5TNNz),家長可跟孩子一起閱讀,欣賞充滿趣味和人情味的故事和圖畫之餘,同時認識如何協助患了此症的長者,例如多作探望、留意在街上閒蕩和神情呆滯的老人家等,十分有意義。

作者: 笨泥爸爸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

父中作樂| 搶嘢 呀!|笨泥爸爸

父中作樂|寫在兒子 十八 歲時 ︳笨泥爸爸

熱門文章

戒 網癮 四大法則|梁紀昌
05-06
子女即將踏入青春期 家長必學12個方法維持良好親子關係
08-08
孩子越錯越聰明?為甚麼擁抱 錯誤 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一課|英國Leo老師
05-13
為圓血癌兒子心願求「特權買Switch 2」 遭任天堂拒絕 媽媽怒轟:無人情味
05-13
袁詠儀高壓管治 令兒子逼出情緒病 向老竇投訴換一個媽咪:太自我中心
05-11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孩子越錯越聰明?為甚麼擁抱 錯誤 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一課|英國Leo老師
2025-05-13
倫常慘案 背後的兩點反思|梁紀昌
2025-05-12
自律 是自我負責的過程|我們不只是老師
2025-05-11
別讓網絡吞噬珍貴的親子時光|梁紀昌
2025-05-10
親子教養︳學習北極因紐特人爸媽如何教子女 3招培養孩子控制憤怒 少發脾氣
2025-05-09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