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成為媽媽2年後最大的功課:告訴自己妳不是誰的媽媽|歐陽靖
2022-11-30

成為媽媽2年多之後,我最大的功課卻是告訴自己:妳不是誰的媽媽。
最近把生活重心放在調整體能狀態、享受片刻獨處的寧靜之上(口語就是:把小孩送上學後去海邊跑步,然後一個人開心的吃台南早餐。)
新醬(筆者小孩名字)目前正值2歲,那個幾乎所有人都嫌棄的階段,太頑皮、力氣太大,又假裝聽不懂別人的說話,嬤嬤真的沒能力幫忙照顧,於是媽媽我便沒有喘息機會,在育兒跟養家之外,還得想方設法治癒已承受多年的精神暴力:PTSD(創傷後壓力症)。
過去被自己最重視的人說:「妳很失敗。」
現在被社會價值觀說:「妳很失敗。」
失婚、失業、失去人生目標,還因為壓力造成內分泌失調,胖了二十公斤,連外型也變得很失敗。如果不是新醬來到人間解救我,我可能已經消失了,他是我的天使……但我卻投注太多心思在「當媽媽」這件事之上。
我擔心他生病、擔心他不快樂、擔心他被傷害,愈來愈多的擔心只會更讓我認為自己是個失敗的母親,於是我開始做惡夢,開始每晚啜泣……連孩子很可愛時,我都覺得自己沒資格擁有任何美好。
值得慶幸的是……過去的人生經驗令我很快察覺到病識感,我知道當憂鬱襲來時,首要之務就是避開壓力源、積極運動,進而尋找能讓內心獲得滿足的人事物。
而目前滿足我內心的最簡單方法,就是一個人跑步、享受海浪聲與陽光,還有吃超爆好吃的海鮮粥。
我以前是個龐克少女和憤青,最討厭村上春樹發明的「小確幸」這三個字被假文青濫用,但現在我需要的就是微小而確實的幸福。
人們說「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寶寶」……這句話超級情緒道德勒索,在種種壓力之下,媽媽到底要怎麼快樂?然後社會還要把小孩快不快樂的責任加諸到媽媽身上。
順序該是這樣:有自在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寶寶,有快樂的寶寶才有快樂的媽媽,首先要讓媽媽自在。
無論貧富貴賤,人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妳留了幾個小時實踐自己而不是為家人付出?
我愛我的孩子,但我需要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我希望孩子看到他的媽媽是快樂而有自信的。對,我要找回自信心這個東西。
文章及圖片獲GinOy 歐陽靖授權轉載
GinOy 歐陽靖,台灣女作家兼演員,同時也是一位媽媽。曾有長達六年罹患重度憂鬱症。2020年與日藉老公結婚並於同年8月生下兒子,今年7月對外宣布正在進行離婚訴訟。
其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