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補習】不受時地約束
2016-07-04

香港學生補習風氣盛行,無論成績高低,幾乎全民皆補。隨着數碼科技與生活緊密相扣,補習模式已打破以往的框框,網上補習亦隨之盛行,由學生看補習教學影片寫筆記、即時問功課,以至跟海外導師溝通對話等,應有盡有。不再局限於實體課室內上課,時間及地點更具彈性,同時亦方便家長跟進子女的學習情況。
電腦手機看教學影片
曾任職傳統補習社的通識科導師Henry Yip,早於2009年開始涉獵網上補習,通過上載教學影片至互聯網,並提供實體筆記,讓學生在家自行溫習。為迎合網上補習的特質,Henry的筆記較以往更精簡,並正着手把每條影片,縮短至約二十分鐘。「『九十後』學生講求即時解答,相信未來學生的耐性及專注力只會愈來愈低。把影片拆短,方便他們只看想學的部分。」有關做法只是拆件,而非教少了內容,導師會把值得詳解的題目抽出來,獨立成片,並會通過短訊、社交平台等方式,向學生提供最新筆記和考試重點。
網上教學平台「Prologue」推出的「THIS IS NOT A BOOK」系列,糅合精讀書及互聯網科技,只要用手機掃描書中各頁面的QR Code(二維條碼),就可看到導師詳解內容的教學影片,現推出文憑試中文、英文、數學、初中數學及小學英文文法等七本精讀書,惟學生須額外付款才能收看所有影片內容。即將推出的手機應用程式「Speaking Textbook」,只要輸入就讀的中小學名稱及年級,系統便會自動列出該校所選用的中文、英文及數學三科教課書名單,每本每頁均有短片詳解箇中內容,拆解每條練習題,並計畫於日後加入常識、科學等其他學科。
問功課App 即時解答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打電話問功課》節目,有專人在特定時段通過聽筒免費解答學生學習難題。去年初正式上架的手機應用程式「Snapask」則把打電話問功課過程數碼化,用戶只要用手機拍下問題,短至數秒內便會有大學生甚至現職或退休教師以短訊、圖片甚或錄音形式解答。在Snapask問問題,只有老師知道,對方亦不知學生是誰,學生可放膽發問,毋須害羞。除了方便,教學質素始終是吸引家長和學生選用的重要因素,要成為Snapask導師必須提供文件證明其解答的科目曾於高考或文憑試考獲甲級或五星以上成績,而且會要求導師解答問題時,要多解說背後理論而非直接給予答案。
來自英國的網上學習平台「Tute.hk」,則讓本港中小學生可利用其學習雲端(Learning Cloud)科技,與現屆牛津、劍橋及其他羅素大學集團的著名學府學生以單對單或小班輔導形式,進行視像補習。平台提供各科適合五至十八歲學生報讀的補習課程,除了英文及數學科,普通話亦是熱門科目之一,後者多由留學英國的中國學生任教,對本港國際學校學生或有意同時學習兩種語言的本地生皆有一定吸引力。平台亦推出拓展學習計畫(Wider Learning Programmes),提供多元化的課外學習主題,由修讀相關學科的大學生以小組輔導形式,講解天文學、歐美政治體系、莎士比亞文學等知識,豐富學生課本以外的認知。
獲星島日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