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君】不耐煩的世代

2016-08-02


相信大家對這般景象毫不陌生:父母或照顧者給小孩手機或平板電腦滑動,部分人會欣賞小孩如痴如醉盯著螢幕, 小手不停滑動螢幕的可愛模樣,甚或乎大人小孩各自沉迷自己的手機中,彷彿與世界隔絕。

為人父後,我同情那些終日飽受小孩哭鬧聲的父母,為求一刻寧靜,暫以手機讓小孩安靜下來,藉此找回自我,遠離煩囂,以防小孩的叫喊攻擊。一次舉家跟朋友聚餐,我跟太太一邊接力跟女兒玩砌積木及讀故事書,一邊與朋友交換近況,可謂「忙得不可開交」,但我們堅拒從口袋掏出電話以換取安寧。朋友問為何,我答: 我希望幫助女兒培養耐性和興趣。

電子產品與耐性,兩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回想一下,最近你何時對著手機或電腦螢幕大喊網頁更新遲緩、視頻播放不夠順暢、上載照片及短片到社交網站的速度太慢呢?答案大概是剛剛吧。

隨著科技極速發展,我們追求即時滿足(Instant gratification),亦使人變得不耐煩。根據美國麻薩諸塞州州立大學的一項調查美國人上網串流視頻習慣的報告指出,人均等待影片播放的時間為2秒;5秒後,25﹪的用家放棄觀看有關視頻;10秒後,只剩一半。人們對便捷的慾望,大大縮短了我們對外界回應時間的合理期望。全球知名軟件開發公司Kana Software的調查指出,年齡介乎18 – 34歲的客戶平均每10分鐘就按耐不住要查看虛擬社交平台即時動態;同時,用家亦期望更新動態後的20分鐘內獲得網友的回應,否則變得急躁及不耐煩。

我一直深信,父母給予小孩甚麼,小孩便會變成甚麼,電子產品固然不是洪水猛獸,終有一日他們亦需要用到,但我並不希望因著經常使用電子產品,諸如觀看短片或是上網,它所帶來的便捷及趣味,讓小孩習慣「甚麼都要快速」的特性,以致無法培養他們「停一停、想一想」的耐性;又或是以電子產品充當了父母的角色,陪伴小孩度過每刻時光,生命裡彷彿只有電子產品,父母無法引領小孩尋找真正喜愛的事物,我希望小孩明白:使用電子產品是令生活變得方便的方法,而不是獨一無二的嗜好。

因此,我會避免女兒從小就沉醉數碼世界,反而給予耐性,多點與她聊天和玩樂,了解她的所思所想和喜好,知道她快樂與否,言談或遊戲間為她介紹不同事物,從而找到她真正喜愛並願意追尋的東西,豐富生命和身心發展,我知道這樣很累,但我相信她懂得父母願意在她身上花時間,我希望她活得快樂、自在,並能選擇自己的人生。

父母們,盡量多陪伴你的小孩吧﹗

作者:梁子君 博士

相關文章:【何基佑】「將孩子放首位?」
                   【王思慧】不做「手機癮君子」
                   【教育專家】放下手機 認真與子女溝通

熱門文章

教養心得|摧毀孩子童年成長的10大禁條
04-27
祝福的力量|Grace正向教養師
05-03
【拜年如何叫親戚?】認住關係圖
02-01
8歲小提琴新星香港國際賽奪冠 感激家人每日陪練無條件支持
05-03
這款 咖啡 100%有毒! 醫生警吿:可致中風甚至死亡 有6症狀即求醫
08-02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祝福的力量|Grace正向教養師
2025-05-03
陪伴、真誠的交流比物質堆砌更重要 6個溫暖小瞬間 讓孩子感受愛
2025-05-02
你又沒和我約定,該怎麼樣乖!|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2025-05-02
給小朋友獎勵|梁紀昌
2025-05-02
我的父母是話題終結者!|戴公主
2025-05-02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