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慈】大學生的競爭力
2019-06-21

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QS最新的大學排名調查研究指出,香港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出現警號,特別是軟技巧和工作態度都跟僱主期望有一定落差。出現這個現象,究竟是大學教育,還是社會根本因素的問題?
研究指出,大學畢業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工作態度和人際交往能力等,均與僱主的期望有距離,建議大學需加倍努力提升學生這些能力,然而這樣就能解決問題嗎﹖有香港四大國際會計師行高層跟我說,從前招聘見習會計師,有數以百計申請人應徵,今時今日肯入行又有質素的人已買少見少。縱然最後能考獲會計師資格,流失率卻依然高得驚人。
有科技界高層分享,香港不是沒有人才,只是人才的心頭愈來愈高。就以某排名很高的大學的工程及資訊科技系畢業生來說,不少人都以「startup」為目標,夢想A輪和B輪後就能成為下一個獨角獸,想踏實工作的人不多。
更多聽到的情況是,父母反對子女做一些「有開工無收工」、「沒有前途」、「低薪」、「細公司」的工作,認為他們要「捱苦」,不如多讀個碩士或博士學位,甚至不用上班,讓父母繼續供養下去。
倘若人們對未來有信心,就不會如此短視。香港的經濟結構愈多元及國際化,孩子就愈有出路。問題是大家知道香港的未來將會怎麼樣?
頭條日報授權轉載
作者:張慧慈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