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耀文】《行為功能》

2020-02-13


一位自閉症學生,六歲,上課時總是心不在焉,有時東張西望,手舞足蹈,說話不着邊際;有時低頭不語,反應緩慢,好像很疲倦似的。

治療師為了調整他的「學習怎樣學習」行為,決定對他進行「特訓」:每當他安靜,手放大腿上,兩腳着地不動,治療師會立刻給予代幣並稱讚他;若學生發出噪音或郁動手腳,治療師會立刻停止給予代幣,責備他及出手制止。

我觀察了幾分鐘,看到學生會保持安靜及把雙手放好。可是,治療師並不滿意他有時候會輕微移動雙腳,所以不停用手按着他,並責備他沒有安坐。

治療師不斷責備,可是學生並不在意,只是左顧右盼及不停眨眼。

我認為治療師可能一時被學生的小動作分心,忘記了行為分析的操作原理和重點。

根據很多臨床實驗和科學研究報告,應用行為分析(ABA)能有效管理學生的問題行為。可是,有效的策略並不着重遏止或減少表徵行為,而是分析行為背後的功能,查找學生的不足,然後根據個別學生的能力,教導他們學會及應用社會大眾較為接受的行為,來替代不恰當行為。例如:一個學生手舞足蹈,原來是為了獲取別人的關注,治療師可以教他用說話或手勢跟同學溝通,或上課時舉手叫老師,或小息時邀請朋友跟他遊玩,或教他一技之長,用來吸引其他人的注意;而不是只懲罰他手舞足蹈,漠視他想得到別人關注的需要。

除了引人注意,行為的一般功能還有:獲取物件、逃避、自我刺激、溝通、控制和宣洩情緒等。由於人類的行為複雜多變,而且還可能涉及情緒和不同的環境因素,很多行為會有多過一個功能,而且功能會不時轉變。

這位六歲學生,不時移動雙腿,究竟原因何在?是不是只為了讓自己坐得舒服一點,還是另有目的?究竟這個行為會不會影響他的學習,或構成其他風險因素?我跟治療師討論,學生左顧右盼,不停用力眨眼,是不是他的眼睛不舒服,或可能是用來娛樂自己的一個自我刺激行為?

我建議治療師不需執着要學生把雙腿放好,而是針對「自我刺激」這個功能,教他玩不同的遊戲和提升他對遊玩的興趣,並協助他選擇在適當時候娛樂自己。更重要的是,設計全面的社交課程,讓他享受跟朋友互動溝通的樂趣和刺激。

 

作者:馮耀文
愛培自閉症基金義務顧問

相關閱讀:

【馮耀文】《行為風險》

【馮耀文】為甚麼不管理行為問題? 

熱門文章

小朋友面對大場面 5個自信得體錦囊|梁紀昌
04-27
教養心得|摧毀孩子童年成長的10大禁條
04-27
硬頸 孩子抗壓力較高、表現較優秀 美國育兒專家10招教育硬頸孩子
06-16
8歲女童開燈遇爆炸命危 身體58%燒傷 皮膚焦黑脫落 醫藥費逾50萬元
04-28
香港快運 |港童於航班上跳凳致後排乘客被滾水淥傷 家長拒道歉反辱罵傷者
04-29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前香港特別行政區首長梁振英的成長過程|梁紀昌
2025-04-30
支持 比責備更能改變子女|Connie Walk
2025-04-29
前美國總統夫人米歇爾的成長|梁紀昌
2025-04-29
沈殿霞 的5個成功之道|梁紀昌
2025-04-28
小五女兒沉迷看小說是浪費時間?一個得着令媽媽驚喜|Sophia哲學諮商師
2025-04-27
小五女兒沉迷看小說是浪費時間?一個得着令媽媽驚喜|Sophia哲學諮商師
2025-04-27

前幾天蘇菲問我:「你知道甚麼是Tadpole嗎?」 [maxbutton id="9" ]   [maxbutton id="3" ]   「不知道」 「是蝌蚪」 「你知道甚麼是Pebble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