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己對話|尋找內心的孩子|張宏艷

2021-04-21


上星期六聽了一個非常有啟發性的演講,父母管教子女時,有時頂住條氣,難免大發脾氣,但發脾氣後,又不免內疚。其實,發脾氣未必單純因為子女的行為,而是行為「觸動」了父母內心過去的記憶,才大發雷霆。為免亂發脾氣,請尋找自己「內心的孩子」(Inner Child),追查怒氣的源頭。

這是「教育大同」邀請澳洲心理學家顧樂本Robin Grille舉行的網上演講。他說,每個人的「生氣點」(Trigger Point)不同,因為它激發了腦子「海馬體」的長期記憶,以及「杏仁核」的情緒記憶。

甚麼是身體的記憶?如果孩子做了一個行為,你忽然心跳加速、怒氣上衝、生氣發抖,就要停一停、想一想,反思為何有此強烈反應?很多人可以追溯到自己童年,做同樣行為時,遭受父母懲罰或侮辱,記憶留在身體裏。

脾氣一爆發,初則互相批評侮辱,暴躁者大打出手。原本只想改善子女行為,可能是沉迷打機、不整潔、嘈吵等小事,一旦變成衝突,說了收不回的話,則在子女心中留下烙印,搞不好他日後成為父母,也會用同一負面方法處理子女。

「做父母,是尋找自己的成長過程。」他說,一個人成為父母,不會馬上變成一件完美的「製成品」,而是要繼續尋找自我。人無完人,生命中總會做錯了一些事,發現了問題,尋找根源,並慢慢改善,才能放下心結。解決了自己的心結,下次面對子女同樣行為,反而會豁然開朗,可以平常心對待。

顧樂本還有三次發人深省的演講,「當老師還是學生時」、「當助人工作者還是孩子時」、「我童年時的渴望」,有意尋找自我的父母,可參考以下連結報名:https://cutt.ly/TkTCF2N

 

作者:張宏艷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更多文章:

【自由成長】母女對話|張宏艷

【張宏艷】回憶的證據

 

熱門文章

「恭喜 發奮 」|梁紀昌
03-08
小學決定你的人生基礎 請好好珍惜時間|梁紀昌
03-06
兒子被診斷患 自閉症 極心痛 每日尋找各種療法令人疲累 不如學懂接受令自己釋懷
02-24
唔怕改壞名︱2024 香港熱門中英文名字 榜首原來係呢個名...
03-08
天瑜腸道蠕動失調 暫時只能注射葡萄糖水 爸爸歷55次電療 癌指數已回復正常水平
03-08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把先天不足的兒子培養成法學教授 天才教育的經驗之談|梁紀昌
2024-05-17
該如何健康有益、優雅又不失禮的 比較 呢?|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2024-05-16
勿讓沉迷 上網 害了孩子|梁紀昌
2024-05-15
媽媽分享|一時心軟畀小朋友用 社交媒體 影響正常社交 6大方法改善問題
2024-05-14
不需要特別慶祝的 母親節 |尚瑞君
2024-05-13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