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路上│矽谷教會我的三件事│梅可欣

2021-06-15


大約十年前,我曾經在美國矽谷有過三段難以忘懷的經歷,這些經歷重塑了我對教育的看法。

第一段經歷是和一個在科技巨頭公司工作的朋友一起參觀他們廣闊的「校園」。我之所以稱為「校園」 ,是因為那裏有隨處可見的草坪椅、大型的樂高積木、黑板、瑜伽室和健身房、空氣曲棍球,甚至還有電子遊戲角。人們踩著電動滑板車四處飛馳。一點都不像是一個辦公區域,更像是一所大學。

我的朋友說,校園旨在幫助員工保持健康和創造力。他的工作涉及幫助他從未謀面的全球客戶安全地處理大量數據。他是從一個相對傳統的職業轉型過來的,所以我問他怎麼適應這種轉型?他解釋說:「我大部分知識都是在工作實踐中學習到的,因為我們基本上是在創建一個新的行業。」他還解釋了公司是如何培訓他,以及他自己怎麼在網上學到了很多技術。這讓我聯想到——如果創新的工作場所愈來愈像學校,我們如何才能讓學校變得更像未來的工作場所?

第二段經歷是在我到達三藩市的第一週被車撞了,不得不進行多年的物理治療才能夠重新正常行走和活動。這當然是一個相當大的打擊,但它清楚地提醒了我人生是不可預測的,無論是技術變革還是個人生活的變化,良好的教育是應該培育年輕人適應性和恆毅力讓他們可以面對一個充滿變化的未來。

第三段經歷和當初我為甚麼去美國灣區的原因有關 —— 是為了獲得一個創意寫作的碩士學位。雖然我在哈佛大學讀本科時是讀文學的,而之後亦攻讀文學碩士學位,但期間大部分時間都是集中在文學分析而不是在創作上。在三藩市,我攻讀寫作的碩士學位 (Masters of Fine Arts) 時,我們每週都得寫故事,而且畢業前要完成一部小說,這種體驗可能是我所面臨的最為刺激的智力挑戰。那裏沒有試要考,只有故事要寫。我們閱讀和分析了範文,也分析彼此的作品。甚麼是「好」故事,就像所有藝術一樣,非常主觀,但我們有嚴格的方法來改進我們的寫作技巧。我們亦是自己最嚴謹的老師和裁判。這種兼具分析性和創造性的結合,以及與其他作家每週一起參加討論會的體驗,給了我一個如何教孩子們創造和協作的絕妙模式。

未來是無法預測的,但當我致力於建立一所創新學校時,在矽谷那些年的經歷使我意識到,未來教育可以甚麼模式,呈現了一幅更加清晰藍圖。這是我學到的一些東西:

熱門文章

本地生中五直入HKU 免考DSE獲多間大學取錄
07-25
幼稚園入學2024|逾19間受歡迎幼稚園/幼兒園2025/26入學申請一覽(持續更新)
07-18
選校分析: 國際基督教優質音樂中學暨小學 ︱Ian Tsang
04-07
66歲陳美琪罕現身 兩度嫁富商 收養先天病女童視如己出
07-21
半山兇殺案|內情曝光!男戶主玩具生意不景 再陷婚變分身家雙重打擊
07-24

stem教育︱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小學引入AI「助教」 數秒內出題批改 促進學生反思
2024-07-25
保良局李城璧中學 |細心女同學憑「視障人士搭巴士」方案  勝出社會創新挑戰賽|梁永樂
2024-07-24
呈分試|小學人文及科學科取代常識科 升中呈分試擬各佔4分
2024-07-22
幼稚園 ︱右思維幼稚園續辦 盼由私營轉非牟利
2024-07-18
教科書|中一買書逾5000元 家長歎負擔重
2024-07-12
升中派位|中學收生寒冬 明年升中人口料大減14% 或掀縮減殺校潮
2024-07-10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