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熱話|傳媒訪問|詹漢銘校長

2021-12-16


九月中的某一天晚上,正當我在家中查閱電郵時,發現其中一封電郵是由紐約時報記者給我的,大意是想邀請我做一次電話訪問,了解新學年學生人數下跌情況及對學界的影響。我收到後,猶豫了一陣子,因從未有外國媒體邀約訪問,電郵會否是假的?會否是……?有很多疑問在腦中浮現。

最終我還是回覆了有關電郵,要求對方給予我聯絡電話,以便我求證及了解為何找我。經聯絡及了解後,我答應接受有關採訪,而相關報導亦已於十月十一日刊登。意想不到的是,當有關訪問刊登後,接二連三有本地及外國媒體邀約我作電台及電視英語訪問,使我有點兒吃不消,但為免給予記者選擇性接受媒體訪問的印象,我答應了有關邀請,盡力做好本份,讓在本地居住的外籍人士及外國人了解香港的情況。

對於接受傳媒採訪,我自己並不抗拒,但也不特別期望,只是如果是與教育議題有關,而我又懂得的,我會盡可能參與,希望從訪談及報導中,把教育界的真實情況呈現於社會人士眼中,讓更多人了解教育界的實況及困難。教師或校長普遍是不太喜歡接受媒體訪問,不希望在社會大眾視線下工作,教師是一班比較傾向於默默耕耘的人,不想受到過度的關注。但隨著社會發展,媒體對於教育事情的報導能起到一定作用,如果相關採訪能讓社會大眾更清楚明白教育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從而減少誤解,接受媒體採訪也是一件值得做的事。

在社會發展的大氣候下,教育界已不能完全與媒體分割,不少學校也成立自己的校園電視台,訓練自己的學生成為小記者,這正好反映其實我們也知道媒體能起的作用是甚麼。資訊流動在今時今日是快速和不受地域限制,所以與媒體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係,對教育界十分重要,能把前線教師的聲音帶到社會大眾身上,把一些我們認為合理的事情透過傳媒,將訊息傳遞給政府及普羅市民,讓政府及大眾明白我們所思所想,使政策更切合學生及教育所需,這並不是壞事。

在過往,基於某些原因,教育界對媒體有一定的抗拒,害怕事情被歪曲,引發意想不到的影響,因此,可免則免。這種見解或許仍有一定的理據,不過,逃避不是最佳的對策,相反,嘗試與有關業界多了解,多相處,互相明白各自的立場及困難,從而取得平衡,這或許對教育界更好。基於互信的原則下,未來如再有相關邀請,我仍會本著為教育界出一分力的原則下,在能力範圍內盡我所能,使社會大眾更明白教師及校長們所思所想。

作者:詹漢銘校長

其他文章:

教育熱話|雙減政策|詹漢銘校長

教育熱話|年青教師|詹漢銘校長
  

熱門文章

兩間「派0班」小學救校方案 獲教育局原則上批准
04-30
教育局|中小學流失3180教師 連續兩年人數下跌
04-29
小一叩門︱3大校長 親授小一叩門貼士: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聖公會聖彼得小學/華德學校
04-30
68歲爾冬陞氣質女友罕曝光  眉清目秀撞樣亞洲天后  9歲女一舉動極可愛俘虜劉青雲
04-30
香港快運 |港男搭飛機遭滾水淥手 上網公審頑童行為 涉事童母澄清:大話連篇+惡意剪輯 準備發律師信
04-30

兩間「派0班」小學救校方案 獲教育局原則上批准
2025-04-30
教育局|中小學流失3180教師 連續兩年人數下跌
2025-04-29
迦密愛禮信中學「 校園綠色生活高峰會 」情境學習日 逾20個學科展示學生成果 多位環保專家出席分享
2025-04-28
3自資院校超收內地生 珠海學院 佔比最高 蔡若蓮:會發警告信
2025-04-28
科大錄取11名 精英運動員 人數屬歷屆之冠 每人每年最高可獲逾10萬獎學金
2025-04-25
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 |辦「英語餐廳店長體驗」廚房助理/接待員/收銀員一腳踢 招待家人學習同理及服務
2025-04-24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