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究│公眾對流產成因存誤解 有3句說話切忌對流產父母說 否測在傷口上灑鹽

2022-10-03


香港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公眾對失胎的事實普遍認識不足,對流產的成因存有誤解,亦不懂得如何安慰失胎的父母。

研究團隊透過社交媒體和社區網絡進行招募,分析913名受訪者的數據。當中,18.8%受訪者表示他們或他們的伴侶曾經歷流產。調查指,公眾對失胎的事實認知不足,62.3%受訪者並不清楚流產是指不足 24 週便死亡的嬰兒。

調查亦指,受訪者對流產成因存有強烈誤解。92.5%受訪者錯誤認為長期壓力會導致流產,受訪者亦錯誤認為其他生活方式會導致失胎的迷思,例如做劇烈運動(65.7%)、搬運重物件(56.8%)、吃了某些食物(49.8%)和懷孕期間的性行為(28.4%)。

結果亦顯示,社會對失胎成因仍然存在迷思,容易錯誤將責任歸因於失胎父母,用詮釋性的說話安慰父母,反映有需要加強公眾對生育健康的認識。調查亦問及受訪者可能與失胎父母說詮釋性的安慰說話,其中首三項最有機會說的安慰說話為:「至少你還有其他你愛的人」、「你會克服它的。時間治療一切傷口」和「你還年輕,將來再有懷孕的機會」。

計劃的首席研究員、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和副系主任陳凱欣則指,該些詮釋性的安慰說話反加添失胎父母的哀傷,因這些回應鼓勵著他們忘記逝去的孩子,也忽視他們為人父母的身份與喪子的哀傷。

陳凱欣

陳凱欣指,許多經歷失胎的父母表示,他們只需要別人陪伴他們,接納他們的哀傷、肯定他們逝去的孩子和為人父母的身份。在安慰失胎父母時,鼓勵身邊的人用感知性的說話,和主動的關懷,與失胎父母同行。

另外,為了讓公眾多些關注及支持失胎的父母,一項名謂 「沉默的愛 由我說起 – 失胎關注週」的公眾教育活動將於10月進行,希望提高公眾對失胎人士和父母之需求和擔憂的關注度。

文章獲頭條日報授權轉載

其他文章:

懷孕 | 想生個健康BB 男人都要食葉酸

不孕 | 專治不孕名中醫呂澤康 破解不孕8大迷思

 

熱門文章

媽媽心聲 |常常戴着面具充當別人眼中的好 媽媽 道盡「堅強媽媽」背後辛酸引共鳴
11-26
產前檢查| 產檢 時間表、流程、項目須知
03-03
【出牙仔喇】8大不適癥狀,新手爸媽知幾多?
10-27
BB除痰十全大法
02-11
【中醫爸B】痰多鼻塞救星:陳皮水
12-17

陪產日記 |聖德肋撒醫院(法國醫院)分娩經歷及價錢 - 爸爸篇 |洛爸@歡洛天地
2023-07-11
走佬袋2023|走佬袋清單 物品數量+媽媽/嬰兒用品|仙妮
2023-06-01
【媽媽分享】只生一個小朋友6大好處 唔使爭寵 同弟妹鬧交已經煩少好多倍
2023-04-28
生活計劃|女兒出世前 「計劃」已開始|80後爸B
2023-04-10
Baby Shower | 派對前4大準備事項 + 主題分享
2022-06-29
BB來臨了 ! 10幅向大眾宣布喜訊的幽默 相片
2022-05-18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