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誤診】兒童血管炎病徵難辨

2016-06-06


別以為兒童年紀小,血管健康應沒大問題,其中一種名為「血管炎」的疾病,因徵狀多變及不明顯,故常被誤診,家長應多加注意。

血管炎是一群免疫系統疾病的總稱,其共通點是由於人體免疫系統出現紊亂,白血球攻擊自身不同部位的血管組織。風濕科醫生陳嘉恩表示,因應病因、血管粗幼和血管所處部位的不同,可產生不同症狀。單是分類方法,已可從侵害血管部位的粗幼、是否侵害單一器官,或是否由感染、藥物影響有關等來分類。

徵狀多難斷症

患者病發時會出現包括腸胃、神經、呼吸及骨骼肌肉系統上的徵狀,包括皮膚紅疹、疲倦、發燒、肢體麻痹、口腔潰瘍、頭痛、肚痛、關節炎,甚至血尿等,都可以是血管炎的徵狀。陳嘉恩指出,「同類型的血管炎病徵各異,令診斷血管炎的過程非常困難,要準確斷症除依賴醫生長時間觀察和臨牀經驗外,亦未必可單從皮疹、頭痛、腹痛等徵狀來確定血管炎,很多時需要進行血管造影、抽血檢查等觀察各項發炎指數,甚至抽取部份血管、神經等進行切片組織檢查,方可百份百確診。」

免疫抑制劑治療

如早前曾有台灣男患者個案,出現發燒及發現肺部有結節,起初被誤診為感染肺結核,但後來才確診患者本身有ANCA基因相關的血管炎。此外也有一種較為常見,影響小血管的「嗜酸性粒細胞性腎絲球腎炎(EGPA﹚」,亦會因出現類似哮喘的徵狀,而被誤為肺病。由於血管炎是自身免疫出了問題所致,因此除初期會使用較高劑量的類固醇,控制發炎外,一段時間內都會以免疫抑制劑,以減輕免疫系統的錯誤攻擊。

部份患者也可使用生物製劑,減輕血管炎症,但每種血管炎的嚴重程度及病情的差異均很大,醫生一般會根據病人情況選擇不同治療方法。

孩童冠狀動脈病變

對兒童患者而言,比較常見的血管炎,包括「過敏性紫癜」和「川崎病」等,前者皮膚會出現紫癜、消化道受損、關節痛及腎功能受損等問題;後者則有雙手紅腫、脫皮、結膜充血、身體出紅疹、口唇潮紅易乾裂、舌頭有士多啤梨皮狀紅點,以及頸部淋巴腺腫大等徵狀。

一般以靜脈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療,以及口服用阿士匹靈,即可降低因川崎病出現冠狀動脈病變的風險。部份兒童患者,只需要進行一個時期的治療,病情有機會可逐步得到改善,或毋須再服藥。

本文錄自第319期《親子王》周刊

文:衞兒

獲頭條件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醫生公開自製蔬菜汁配方 降三高兼防胰臟癌 有效逆轉 糖尿病
05-15
小朋友受鼻敏症状困擾冇精神,無睡意、快見效鼻敏藥點揀好?
05-09
本港新冠活躍程度創一年新高 過去4周錄得81宗成人嚴重個案 當中30人亡
05-15
葵涌 中學生疑早會食麵包被阻 擸木工雕刻刀傷害班主任被捕
05-15
艾威太太Lisa求肝續命 突細菌感染病情再惡化 神智不清求生意志下降 獲周潤發相助
05-16

突然站起來就頭暈?小心是「姿勢性 高血壓 」 醫生教5招降低風險
2025-05-16
本港新冠活躍程度創一年新高 過去4周錄得81宗成人嚴重個案 當中30人亡
2025-05-15
女子連日吃生菜沙律竟致 急性腎衰竭 !醫警告:2種菜勿生食
2025-05-13
研究:4成受訪DSE學生現抑鬱或焦慮症狀 越嚴重求助意願越低
2025-05-13
食物營養|營養師教你聰明食!9大黑色 超級食物 減脂又高鈣
2025-05-12
小朋友受鼻敏症状困擾冇精神,無睡意、快見效鼻敏藥點揀好?
2025-05-09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