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熱話| 教育局 擬容許中學「強校」加開中一班 議員憂變相鋤弱扶強

2025-05-22


本港學齡人口持續下跌,學界面臨「縮班殺校」危機。 教育局 近日與學界代表會面,交代下學年一系列新安排,包括中學開班機制。據消息人士表示,教育局擬讓開4班或以上中一的中學,可申請下年度開5班或以上;至於「點人頭」的安排,除了點算中一外,亦擬點算中二及中三的學生人數。有立法會議員認為,容許開4班中一的中學申請開設5班,將加劇中學之間的生源競爭,恐造成「強者越強」;有學界人士指此舉將影響教育生態,期望局方能夠再三考慮,減低影響。

 

學校 / 校長專訪

 

必學生活小知識

 

教育局前日與近30名中小學界及議會代表會面,交代下學年一系列新安排,並諮詢學界意見,其中包括中學開班機制。據消息人士向《星島》表示,局方打算容許開4班或以上中一的中學,如符合條件,可申請下年度開5班或以上;至於「點人頭」(點算學生人數)的安排,除了點算中一外,亦擬點算中二及中三的學生人數。另外,據了解中一每班派位人數的上限,不再區分31、32或34人,當局亦有意取消「特別視學」的發展方案。

對於教育局擬容許開4班或以上中一的學校申請開設5班或以上,立法會教育界議員朱國強表明不贊成,認為有關措施看來對「名校」有利,「這個措施可能會加重中學之間生源的競爭,造成強者越強的局面,令收生弱勢的學校可能更加容易縮班甚至殺校」。

朱國強認為「強校加班」措施可能會加劇中學之間的生源競爭,造成強者越強的局面。盧嘉潁攝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錦良亦指出,對此建議有所保留,認為此舉勢必加劇弱勢學校的收生壓力,出現互搶生源的情況,影響教育生態。他期望教育局能夠再三考慮,減少對學界的影響。

至於中一每班派位人數方面,朱國強期望現屆政府履行承諾,不會在今屆任期內把中一每班派位人數還原至34人,在2026/27學年後才實施中學新派位安排,而「開班線」也不應大幅提高,以免導致更多學校面臨因收生不足而殺校的危機,「如當局持續加辣,(中學)就會好像小學般,只在合併和停辦二選一」。

黃錦良對教育局擬容許開4班中一的中學申請開設5班的建議有保留,認為此舉勢必加劇弱勢學校的收生壓力。

公營中小學營辦津貼削10%

另一方面,消息人士亦指公營中小學的「擴大/營辦津貼」總津貼額,將於下學年減少10%,而分項津貼不會按綜合物價指數調整,暫定實施一年,至於在下學年之後會否再延長或調整有關安排,當局會「逐年去睇」。計及其他資助,整體而言,每間學校平均削減約2%資助。據了解,當局給予直資學校的資助,也將削減2%。

黃錦良認為,政府連年錄得赤字,政府整合部分津貼及調整發放安排,他對此表示理解,期望教育局能夠盡快公布細節,以釋除學界的疑慮。朱國強建議當局多考慮開源方式,例如開放非本地生以自費方式入讀津校,同時提供家長陪讀簽證等配套,相信更有效開拓生源與財源。

教育局回覆《星島》查詢時表示,局方經常就不同範疇的教育政策及相關事宜與各持份者會面,進行溝通和磋商,以期制訂的政策及措施能切合實際需要。如有任何更新政策及措施,教育局會適時公布。

消息人士表示,公營中小學的「擴大/營辦津貼」總津貼額將於下學年減少10%,有關安排暫定實施一年。計及其他資助,整體而言,每間學校平均削減約2%資助。

本報教育組

星島頭條授權轉載

更多文章:

QS國際貿易學科排名|城大MBA全球位列45 全港排第2 畢業生就業能力冠絕亞洲

科大開發人工智能英語評估及學習系統 供全港中學生免費使用

 


登記成為Oh!爸媽會員,或加入Whatsapp媽媽谷,緊貼第一手親子資訊。

熱門文章

陪伴Band 3學生二十年 香港航海學校 校長:「 有了目標,成績再差的學生也會願意學習。」|梁永樂
05-22
教育熱話| 教育局 擬容許中學「強校」加開中一班 議員憂變相鋤弱扶強
05-22
中小學營辦津貼下學年削10% 朱國強斥港府不遵國家政策 反向教育界開刀
05-21
台灣三峽車禍|祭品舖滿草地如「零食海」 手寫卡片「爸媽會好好生活」令網民鼻酸
05-21
接手行家「最驚」案例 殯葬禮儀師送別 流產 BB:父母的無聲悲痛會傳染
05-22

中小學營辦津貼下學年削10% 朱國強斥港府不遵國家政策 反向教育界開刀
2025-05-21
3港校奪第二屆 全球機械人挑戰賽 全球總冠軍 聖保祿學校贏雙料冠軍
2025-05-20
假學歷︱內地留學中介「保錄取」 申請劍橋、哈佛開價117萬元 申請人花¥34萬入讀被退學
2025-05-19
循道學校 小六生上堂玩瑜伽 趣味學習橋樑工程知識
2025-05-14
港澳信義會明道小學 「Time to Shine聯校匯演」展現教育成果:Everyone is a Super Star
2025-05-13
林村公立黃福鑾紀念學校 舉辦「『寵』愛校園」生命教育活動 培養學生愛心與責任感
2025-05-10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