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慧】親子也是我和爸媽間的事
2016-02-11

朋友說:「忙完兒子升小和女兒報幼稚園的事,才有心情找爸媽飲茶聊天。那天望着他倆,突然察覺他們老了很多!」
有說「養兒方知父母恩」,那麼一個人生育孩子後,理應更孝順父母。不過現實往往是:初為父母的人將所有心神、時間都放在孩子身上,反而更易把父母親忽略。或許在心裡是孝順的,但行動卻無法配合。
我幾乎每天致電給爸媽,還以為自己很了解其近況,倒是某次相約飲茶,才驚覺原來媽媽的手受傷已好幾天。那才回想,雖然我們天天通電話,但原來焦點依然是我的女兒,例如她晚上有否哭鬧、她皮膚敏感好了沒有等。
龍應台有一篇文章叫「行道樹」,形容子女很多時把父母當成道路兩旁的樹,以為他們會一直守在路邊,從不停下腳步細問他們是甚麼樹。就如英文的 part of the furniture,因為太習慣他們的存在,當了他們是家具的一部分。
我們這一代做了父母的人,都很重視親子。遍尋坊間親子活動,好與孩子一起參與;設定每天有親子時間,共度天倫;研究親子教養,學習如何教好下一代;留意各區親子餐廳、親子遊樂場、親子商場,待假期帶孩子前往。
親子,其實不一定限於我們和孩子之間。親子也可以由下而上,是我們和爸媽之間的事。
我們常慨嘆「孩子大得真快、天天都在變」,卻忘記了父母其實也天天在變。一不留神,待某天猛然回頭才發現「他們怎麼老了那麼多」,或許已太遲。
常提醒自己:不要做令自己後悔的事。所以,是時候多與爸媽「親子」,不只「在心中孝順」,行動也要配合,例如陪他們參與一些他們喜歡的活動;與他們談天時以他們為中心(不要被孫兒喧賓奪主);多聆聽他們的看法和感受;間中放下孩子,將時間全然獻給爸媽。
畢竟,他們也把大半生時間獻了給我們。
作者:王思慧
相關文章:【王思慧】與孩子慢步成長
【王思慧】三十年後
即Like Oh!爸媽Facebook,登記成為Oh!爸媽會員,緊貼第一手親子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