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 | 小朋友天生愛「搞搞震」周圍摸 美國研究:讓孩子自由探索會更聰明
2021-04-20

相信不少家長都會訂立獎勵計劃,當小朋友存夠一定數量的積分時,家長就會按照協議,給予實際獎賞。但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一項研究指出小朋友比起物質上的獎勵,更喜歡探索新事物,而放手讓孩子探索事物有利於令他們變得更聰明。
進行這項研究的其中一位心理學教授Vladimir Sloutsky指探索是幼兒時期的主要推動力,「對孩子來說,探索的重要性甚至高於獎勵計劃」。研究以34位成年人以及32位4歲兒童為對象,研究人員透過電腦向他們展示四個不同的外星生物,參加者點擊任何一個外星生物時,即可獲得指定數量的虛擬糖果,分別是10分, 3分,2分和 1分,他們要在100次點擊中盡可能獲得最高的分數。
實驗結果顯示,當成年人知道那個外星生物代表10分時,會在86%的時間內點擊該生物。相反,兒童只放了43%的時間點擊該生物。Sloutsky表示孩子並不是隨機點擊其他生物,大部分兒童都知道4個生物中,那個分數最高,而是想通過點擊發掘其他未知的結果,反映出小朋友比起獎勵,更想探索新事物。
不時都會聽到家長抱怨小朋友在家「搞搞震」,將家中的櫥櫃和抽屜都找了一遍,用手「周圍摸」等。其實這些行為都反映出小朋友在用自己的方法學習和探索事物,另一位心理學教授Nathaniel Blanco指出小孩有時看似漫無目的地行來行去,其實都是探索的一部分,「在這個年齡層,兒童看似不穩定的行為很大程度上是反映他們對認識新事物的渴望」。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Jean Piaget提出的認知發展理論中指出,0-2歲的幼童喜歡用口和手來探索身邊事物,這些看似是「搗亂」的行為有助刺激大腦,認知、手部以及口腔發展。下次見到小朋友「搗亂」時唔好嬲住,不妨讓孩子在安全的情況下,自由探索。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