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小朋友「怕輸」怎麼辦?|鄺詠嫺
2022-11-10

在遊戲治療過程中很多小朋友都喜歡玩棋盤遊戲,可是大部分小朋友都有一個通病——「唔輸得!」。有些小朋友會說:「遊戲啫,輸咗唔緊要!」,但當他連輸數迴後,便表現得不高興,開始作弊,用不正當的手段去獲勝。
玩遊戲想贏,輸了不高興是很正常的事。可是,父母卻希望孩子們能做到勝不驕敗不餒,落落大方,既有上進心,又不怕失敗,這修為真是很高噢!小朋友看重輸贏,父母先要反省自己心裡對待孩子輸贏的態度,小朋友的價值觀很多時都受父母影響。很多父母嘴裡雖說「輸贏不重要」,但在贏和輸時對待孩子的行為或態度卻不一樣,不驚意地將孩子與他人比較,又或看重事情的結果,
這些都很影響孩子對輸贏的態度。
父母若想孩子「不怕輸」,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1. 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輸了遊戲自然產生委屈、傷心、難過、羞恥,甚至憤怒的情緒,這都是正常不過的事。而年紀小的孩子可能無法控制,更會大吵大哭。這時候父母不需說太多道理或做甚麼,只需要陪伴、擁抱,一句簡單的話「輸了很不開心!」便足夠。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理解及接納時,他也能接納自己的情緒及現狀。
2. 多肯定孩子在過程中的努力或付出
現今人們看重結果,最終獲勝便是成功,否定了過程中的一切。父母重視孩子的成就多於努力,因而令孩子看重輸贏。若想改變孩子此觀念,家長可以讚賞孩子在過程中運用了甚麼方法,作出了那些改變,那些地方做得好。當孩子知道你認同他的努力、用心、及懂變通,而不是輸贏,他也會看輕結果。
3. 不要將孩子和別人比較
很多父母嘴邊總說別家孩子的好,卻不談自家孩子的長處。他們總將孩子的缺
點放大,優點卻視而不說。明白父母本意是想激發孩子努力,力爭上游;可惜
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認為「爸媽眼中他/她永遠比不上別人」。那麼孩子便不在
意自己的能力及特質,只在意別人的評價和輸贏。他們妒忌別人的成功,怕自己
比下去; 對別人的不幸無動於衷,不願申出緩手。比較讓孩子失去自信,令他
們無法與人合作。若想激勵孩子,在失敗時告訴他只是「暫時未得」;教導他
們反思在遊戲/比賽過程中獲得甚麼?有甚麼地方可以改進及有甚麼進步之處?
4. 幫孩製造成功經驗
小朋友不怕輸源自他們知道自己有能力勝過困難,這種信心來自他們過往的成
功經驗。父母可以多給孩子一些能力以內的挑戰,讓他們獲取成功經驗,使他
們透過努力獲得成功,增力孩自信和力量。
5. 留意自己在孩子「贏」和「輸」時的態度
父母要留意自己在孩子「輸贏」時的反應,會否有很大落差。因孩子看到這兩
種不同的態度時,他們會誤以為失敗便失去父母的愛和關注。我們要給孩子傳
達一種態度:「無論怎樣我們都愛你、支持你,贏固然為你高興,輪了也不要
緊。」
撰文:鄺詠嫺
家庭動力 個人、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https://www.familydynamics.com.hk/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