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 | 應對 拖延 症|余國健

2023-03-28


上次提及《拖延心理學》作者 Piers Steel在書中描述的五種 拖延 心態:害怕失敗、害怕成功、反抗權威、害怕離開人際舒適圈及用瑣事逃避大事。筆者今次介紹一系列方法,透過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自律及成功感來應對 拖延 症。

時間感

孩子與成人不同,未有管理時間的意識,加上時間是抽象的概念,有別於其他有長、闊、高及輕重的實物,因此,父母需要借用計時器或沙漏等工具,幫助孩子建立時間感,讓他/她經驗到完成一份功課或習作需時多少,洗澡、用膳、看卡通片等日常起居項目又用了多少時間,從而掌握自己的生活與時間的關係。家長如果單以「人肉鬧鐘」提醒孩子該做甚麼,是不能幫助他們產生時間感的,而且容易演變為親子衝突。 家長可與孩子協商每項活動預計所需的時間,例如將課業與其他項目如: 洗澡、閱讀圖書、遊戲、家務、看兒童節目等交替安排,並按孩子的年紀,在當中加插5-10分鐘的小休,以提升孩子完成課業的效率,執行細節可參考「番茄鐘學習法」。

自律

美國賓州大學講座教授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與心理學家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在一項針對八年級學生的研究中,證實了「自律」比「智商」更能預測學業成績。自律較高的學生成績較好、入學率也更高。其實,培養自律是需要配合孩子大腦前額葉皮質的成熟程度,因為孩子由幼兒階段的無律期到自律期的發展是需要經過他律期,即家長透過獎懲令孩子建立生活規律;而由他律到自律的階段,家長則可以給予孩子較多的自主空間和信任,並減少依賴獎懲來紀律孩子,讓孩子從承擔後果中學懂自律的好處。訓練孩子自律的基礎是對父母的信任,愈能給予孩子安全感的父母,孩子愈能克制衝動,放棄眼前較小的滿足,有耐性地完成任務,享受更大的滿足。

熱門文章

子女即將踏入青春期 家長必學12個方法維持良好親子關係
08-08
自律 是自我負責的過程|我們不只是老師
05-11
【拜年如何叫親戚?】認住關係圖
02-01
7歲仔突發高燒無法行動被誤診流感 媽媽機警回想1事 救子一命
05-10
劉德華 罕見分享愛女日常 12歲劉向蕙校內「炫父」暖心舉動獲讚乖女
05-05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自律 是自我負責的過程|我們不只是老師
2025-05-11
別讓網絡吞噬珍貴的親子時光|梁紀昌
2025-05-10
親子教養︳學習北極因紐特人爸媽如何教子女 3招培養孩子控制憤怒 少發脾氣
2025-05-09
為何這一代的孩子那麼容易感到 無聊 ?|何基佑
2025-05-07
「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和你爸離婚了」|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2025-05-06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