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種植】建立孩子與大自然的關係

2018-11-06


大自然與生活應是息息相關,但香港的孩子大多居於市區,每天接觸的多是大廈、道路、汽車、電子產品等,大自然與孩子的生活似乎難以連上關係。可幸幼兒在學校仍會學習一些與大自然相關的課題,如春天、昆蟲、植物、動物等,但這些學習多是從書本上。雖然偶有真實的觀察,但較少有近距離的接觸。

校園種植(School Garden)在歐美很普遍,近年香港也有一些學校推行。幼兒在校園種植,讓他們有機會接觸不同種類的植物,甚至可近距離接觸大自然中的小動物。筆者在校園種植的研究中發現,有些幼兒最初在種植時不願意觸摸泥土,也怕蝸牛,更懼怕毛蟲。這對幼兒來說,是正常的現象。

多接觸建好奇心

研究顯示,二至六歲幼兒害怕大自然中的小動物。幼兒有這些強烈的恐懼感是發展階段的正常現象,因這段時期的幼兒缺乏對因果的準確理解,亦不懂得如何用有效的方法來處理事情。當幼兒處理自然界的事物超出其認知、理解和控制的範圍時,他們自然會感到害怕。若多讓二至六歲的幼兒接觸大自然,他們能學習克服對大自然的恐懼感,更可建立對大自然的好奇心與探索精神。

筆者發現有些教育幼兒的老師對昆蟲,如毛蟲、蝴蝶等也會感到害怕。這正正反映了這些老師錯過了幼兒期與大自然接觸的關鍵期。幼師教授大自然與生活的課題時,首要是多認識及接觸大自然。老師不僅要學習克服對大自然的恐懼感,更要懂得如何幫助幼兒去面對。因此,老師要理解幼兒對大自然的感受,為幼兒提供接觸大自然的經驗,有助發展他們的 「自然主義思維模式」。

幼兒期屬關鍵期

幼兒在校園中參與的種植活動,通過澆水、 除草、移苗及收割等工作,他們有機會親身接觸大自然。當幼兒能肩負起照顧大自然的責任,他們會記掛植物的生長情況,幼兒的心與大自然便開始聯繫起來。讓幼兒對大自然產生積極的態度是很重要,他們通過親身觀察、探索和處理小動物所獲得的經驗,對大自然產生好奇心,並建立起親密的關係,而不是恐懼或厭惡的感覺。

作者:鍾麗萍博士 (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獲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方媛分享女兒功課疑揭母女「約法三章」 郭富城堅持與妻女以廣東話交流
03-07
女子帶遇車禍、終生不能自理前夫改嫁 現任丈夫分擔照顧 餵飯、幫忙洗澡無怨無悔
03-07
病房陪愛兒3日直至去世 媽媽傷心辦喪禮 突然收到兒子訊息 結局超荒謬
03-06
唔怕改壞名︱2024 香港熱門中英文名字 榜首原來係呢個名...
03-08
天瑜腸道蠕動失調 暫時只能注射葡萄糖水 爸爸歷55次電療 癌指數已回復正常水平
03-08

波蘭機長廣播一半突下跪求婚 當眾與空姐浪漫擁吻
2024-04-27
「正露丸」成分不足造假數據30年 日本「極東」藥廠遭勒令停業
2024-04-27
豉油漬 彈到衣服 便利店即買一種「水」可解決 專家認證超強去污力|生活百科
2024-04-27
急性白血病童兒童醫院接受治療 小手印蓋信中感謝醫護悉心照顧
2024-04-27
感人故事︳自閉男童迪士尼情緒崩潰爆喊 白雪公主上前安撫 手牽手園內散步
2024-04-27
李璨琛兩女同中一病毒 6歲Lucy病足五星期勁殘病樣: 咳到懷疑人生
2024-04-27
查看更多   ▸